火龍真人還想再看下去,孽鏡鏡麵之上卻忽然漫起黑白二色,遮掩了所有,將王景心中的治世景象吞噬乾淨。
真人最後隻是驚鴻一瞥,勉強看到有數十座浮空仙山各自占據一方,屹然雲海之中,玄宮清景、玉宇金台,與下方城市相互感通,構成縱橫交織的立體網絡,包裹了整個地球。
“好大的氣魄,竟然是舉世同修的路子。”火龍真人喟歎的同時心下生疑,“但一顆星辰上的資源終究是有數的,難以供給眾生,這個問題他又是如何解決的?莫非是出入青冥,采集地外深空資源,行開源之法?”
他旋即否定了這種不太現實的想法,宇宙廣袤無垠,星辰之間的距離令人絕望,隻有陸地真人才能在其中來去無礙,這樣做的成本和收獲並不成正比。
鏡中所映雖隻是王景心中理想的社會發展虛構之景,但既然孽鏡顯照了這種可能,那便說明確實有達成這一目標的未來。
“難不成是?”火龍真人突地想起一事,旋即陷入猶疑,“若真是如此……”
火龍真人心中躊躇,如果王景真如他所想那般,也不知此舉對蒼生而言是好是壞,而他又是否需要阻止道人。
此時,孽鏡上的黑白兩道光華已然停滯下來,構成陰陽太極之狀,白魚處上,黑魚居下,勉強呈現出六四分的格局。
白魚六,黑魚四。
“算是合格了。”火龍真人歎了口氣,這個結果並未出乎他的意料。
俗言道,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此處的“為”,乃是“疾不可為”的“為”,即治理、修養之意。
此言本意,旨在勸說眾人修養道德,以免為天地所厭,絕非後來那般成了自私自利之人的借口。
而學道之士,須得立德立功、煉氣坐忘、修真服禦、宣經演教、佐國度人......如此種種,皆是彼輩行業。
一位合格的真修,公私之心的比重定然在五五之上。
火龍真人執意要王景在孽鏡台前觀照己身,一是先輩法度,不可擅改;二是為了映出其人心中治世;三則是想親眼確認王景公私之心究竟為何。
他身為生死簿中的一道遺念,同樣知曉道人乃是天外來客,並非本土真修,縱然在此世也生活了十數載,但本性如何還不好說。
萬一是刻意偽裝呢?
“總之,景重確實有執掌生死簿的資格。”火龍真人回想起方才所見王景心中治世,思慮半晌,還是不再遲疑,對孽鏡台上道人開口道,“汝公私之心呈六四之比,符合吾隱仙一脈要求,已是通過了最終一道考驗。”
王景立身台上,回首笑道:“真人似乎心中不能釋懷?”
“舉世同修,乃是群龍無首、六爻皆動之兆。吾修行一生,汝所描繪的景象實所未見。”火龍真人頷首,“因為不知是好是壞,故而遲遲不能下定決心。”
“既是如此,真人何不嘗試著去親眼見證?”王景意有所指,輕笑一句,旋即從台上走下。
就當道人離開孽鏡觀照的前一個刹那,勉勉強強為六四之比的黑白陰陽魚悄然變化,陽魚徹底壓過了黑光,達到了七比三。
火龍真人視線隨之凝固,俄而方搖頭苦笑道:“果然是異數。”
他看向王景,打了個稽首,微微一禮後道:“道號偶同鄭火龍,姓名隱在太虛中。自從度得三豐後,歸到蓬萊弱水東。
“貧道以終南隱仙、猶龍五祖之名,承認汝為生死冥書第七位執掌者,尊為東華元景日耀帝君。”
轟!
一道莊嚴轟鳴響起,似鈞天廣樂,無量滾滾紫氣自虛空而來,如瀑流淌,落在王景頭頂,彙成一頂華蓋,自其上垂下無數瓔珞、金蓮、明燈諸祥瑞之物。
一朵金蓮,便可抵擋陸地神仙全力一擊。
道人身著東華帝袍,頭戴金冠,手持扶桑玉枝,周身流光洞曜,映落九霄,顯化無上天人真身。
太陰天洞之外,冥土宮城之中,無數死魂骸鬼悚然而拜,震動空氣,如獲靈智般齊聲言語:
“太無之先,青陽化炁。掌死生之籍,闡心界之法。道繼玄元,教行中土。扶桑結蓋,紫氣聯城。長生有道,貽我後人。
“大悲大願,大聖大慈。青陽扶桑大帝,東華日耀帝君,太無元景天尊!”
聲動冥土,音震太空。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