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手段
“豎子好膽,拂逆朕意,撥弄輿情,聚眾劫官,手段潑辣,當誅。”
“聖人息怒,這就去誅了薛白。”
趕來梨園稟報的陳玄禮感受到了聖人的殺意,當即準備去斬殺薛白。
歌台上正在排演戲曲,有一個小優伶似沒注意到聖人這邊的動靜,在管弦停歇時清唱了一句,聲音不輕,婉轉動人。
“落花流水,閒愁萬種,有情憐夜月,無語怨東風。”
那是謝阿蠻,邊唱邊舞,長袖招搖,構成極美的畫麵,仿佛天上的風流景象。
她此時才意識到旁人都停下來了,慌忙停下動作,退了下去。
陳玄禮等了一會,沒等到聖人的回答。雖然天子怒氣、殺意都還未消,但似乎竟是在忍著。
“張垍!”
忽然,李隆基怒叱一聲。
張垍今日正帶著元載麵聖奏事,剛詳述了竹紙之事,便聽陳玄禮來稟報禮部的亂子。他在一邊聽著時就知道事情不好。
薛白嘴上說著“老實”,一轉頭用儘刁鑽手段去爭狀元,偏選了這樣一個時機,仿佛與他事前約好了,一個來告狀、一個去鬨事,配合默契。
但薛白真沒與他通過氣。
原來這才是所謂的“恩必報,債必償”,就好像崔翹點了一個犯諱狀元,轉眼被稱為“高義”。
“臣有罪!”
張垍不敢有任何解釋,當即惶恐認錯,應道:“臣確實心存偏向,請聖人賜罪。”
此時他不管給出什麼理由,都會讓聖人覺得他逆反,“朕罵你罵錯了嗎?”
終於,他誠懇的態度使聖人稍稍消了些怒氣。
“都下去。”
“臣等告退。”
李隆基陰著臉坐在那,拿起元載遞交上來的證據再次看了一眼。
一份是各種檔次的竹紙的定價;一份是禮單,李曇贈與元載的禮物估價在一千貫;一份則是書單,修改了將作監如今在雕版刊印的書籍,《寶圖讚》、《李趙公集》、《崔定州集》、《王晉陽集》、《並州全詩》、《韋文貞公集箋注》等等。
若薛白不鬨事,李隆基已打算各打八十大板,所有人都該受懲治,此時卻又覺得薛白手段太過,心中不喜。
“無法無天。”
“聖人。”高力士問道:“是否誅了?”
“待太真求過情,給他一個獻戲的機會,之後便將他打發了吧,朕也煩了。”
李隆基還是寬仁,薛白這種小貓小狗鬨得再厲害,堂堂天子也不會下旨殺了。但他既然厭倦了,將人打發得遠遠的,到時誰若要殺薛白,他也不會去管。
“朕想到此子又要鼓動楊家姐妹來說情就煩神,沒完沒了。”
……
但轉眼過了三日,李隆基等來等去,楊玉環也沒開口求情,甚至楊玉瑤都沒入宮。
朝中越來越多臣子請求罷黜了薛白的狀元,並重懲之。薛白卻沒有再像以往那樣搬出聖眷來。
像是風吹雨打之中,有一葉扁舟正在被大浪襲打,隨時有可能傾覆。
~~
仙台鬨事之後,薛白每日都在給人送行。
最先離開的竟然是鄭虔,被改任為台州長史。
台州如今屬於中州,長史是刺史的佐官,僅次於刺史,品級沒變,都是正六品上。但終究還是屬於外貶了,隻是手段看起來和風細雨了一些。
灞橋送彆時,薛白行禮道:“是我連累鄭博士了。”
“不,不。”鄭虔自己倒是無所謂,顯得頗為灑脫,笑道:“能離開長安,到一方為主官,於老夫未必是壞事。”
他揮了揮手,登上小舟,那一襲青衫很快遠去了。
唯獨留下了一首詩,激勵著一眾頗受挫折的寒門舉子們。
“石壓筍斜出,穀陰花後開。”
~~
次日,倉促離開長安的則是顏真卿。
“禦史台催促得厲害,不走不行了啊。”
顏真卿其實已經拖延了兩日,否則還得在鄭虔之前離開長安。
但這一去還是顯得十分突然,他連妻兒都顧不得帶,隻帶了兩個老仆,背著行囊,牽馬去往隴右。
“你莫介懷。”顏真卿看了一眼薛白,道:“於我而言,不過是早兩日或晚兩日走的區彆。然朝中諸公迫不及待支走我,顯然是要對你不利了,好自為之吧。”
“老師放心。”薛白道:“大不了我去給哥奴當入贅女婿,總不至於要了我的命。”
這就是一直以來的努力帶來的改變,以前輸了要被坑殺,如今輸了還有退路。
“莫開玩笑。”顏真卿皺眉叱了一句,道:“聖意難測,不可久恃,尤其此番伱犯大忌。若得授官,莫再貪圖高官,哪怕下縣縣尉亦好過天子近臣。”
“學生明白了。”
“這是後話,你先求自保吧。”
有胡笳聲響起,那是岑參在吹奏。
岑參感懷天寶官場上還有顏真卿這樣清正的官員,賦詩《胡笳歌送顏真卿使赴河隴》相送。
“君不聞胡笳聲最悲?紫髯綠眼胡人吹。”
“吹之一曲猶未了,愁殺樓蘭征戍兒……”
歌聲一掃離彆時的憂怨,使氣氛突然壯闊起來。
顏真卿便在這樣的歌聲中告彆妻兒,翻身上馬。
待到他的背影消失在天跡,眾人抬頭看去,隻看得到綿延的秦山。
“胡笳怨兮將送君,秦山遙望隴山雲。”
~~
“我這兩日也得走了。”
岑參放下胡笳,向薛白苦笑,道:“我得隨幾位判官一道出發往安西,行程本定在下個月。如今看來,卻是看不了曲江宴上你排的戲劇了。”
“無妨,往後還有機會看。”
岑參壓低聲音,附到薛白耳邊,小聲道:“我已安排妥當,你若出變故,往我家中尋我老仆,他會帶你到安西來見我……”
“好,多謝。”
“你我之間談什麼謝不謝的。”岑參爽朗而笑。
再一轉眼,已過了兩日,同樣的地方,同樣的笑容,岑參揮揮手說的已是“諸位留步”。
“岑二十七,一路順遂,到了安西一定要建功立業!”杜五郎高聲喊道。
“哈哈哈,借五郎吉言了。”岑參翻身上馬,“高三十五,送我一首詩!”
“好!”
高適說寫詩就寫詩,接過酒囊飲了一口,有些羨慕地看著岑參的馬匹行囊,開口吟誦。
“行子對飛蓬,金鞭指鐵驄。”
“功名萬裡外,心事一杯中。”
“虜障燕支北,秦城太白東。”
“離魂莫惆悵,看取寶刀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