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弱的火光中,一塊方形的甲片高速拋出,在黑暗中緩緩融成一團,加入了“暗潮”的行列。
原本的“夔”級旗艦表麵有數層方形的甲片懸浮在表麵不同的高度,超導材質的複合裝甲懸浮在艦體表麵滑動,形成活動的裝甲。
現在這些甲片已經顯得很稀疏了,北極星再怎麼優化防護方案也顯得捉襟見肘。
炮口的深邃凹槽中,電弧沿著被束縛成一團的電漿跳躍,聚變所需的氫燃料正在緩緩加壓,等待著聚變點火的那一刻。
北極星重新校準了彈道,這次絕對不可能再偏移了,即使對方的旗艦還能抵抗一次攻擊,旗艦中儲存的燃料足夠再發射三次,可以說綽綽有餘。
戰場上,人工智能永遠冷酷精準,不會讓結果偏離自己的掌控。
然而意外就在這個時候發生了。
不知道是不是由於氫彈光芒的乾擾,一艘赤環文明的無人機漏了進來,扁平的機身旋轉著劃過不可測的螺旋線,繞過旗艦上部署的點防禦武器逼近艦體。
早有預計的北極星立刻滑動甲片擋住無人機的撞擊。
一團渺小的火光放射狀撒出,沒能擊穿厚重的複合納米裝甲,但攜帶的納米機體也乘著爆炸的衝擊飛散開來。
北極星立刻拋出護甲,看著殘骸一起遠離艦船。
兩秒鐘後,他開始發現不對。
與那些聚集成團碰撞艦體的“暗潮”不同,隨著爆炸放射而出的“暗潮”是四散飛濺的,觸碰到甲片下方艦船的本體了。
旗艦的艦體是有基礎護甲的,同樣是厚重的複合裝甲。但這對於“暗潮”而言,毫無防禦力。
隻需要至多一分鐘,北極星就會和旗艦一起,變成一團空前龐大的“暗潮”,情況危急。
銀色的護甲上,點點黑色痕跡擴展開,幾何倍數蠶食著正常的艦體結構。
危險!
北極星立刻意識到危機,無數思緒在毫秒級的時間裡,井然有序的流過。
旗艦側麵突然爆出一圈火光,由內而外爆發,無數殘片伴隨著火光像外飛濺,像艦船上突然長出一朵光芒閃動的花。
北極星直接引爆了艦船側麵的彈藥庫,數十顆導彈的殉爆將大片艦體結構炸飛出去,包括“暗潮”侵襲的片區。
北極星同步做好棄艦逃離的準備,數據傳輸接口已經預熱完成。
海量的警報信息閃過,艦體中段被炸出一個幾乎半個足球場大的深邃缺口,細小的組件從破損的艙室中漏出。
但沒有了疑似“暗潮”侵蝕的痕跡。
作戰用旗艦非常堅固,北極星不需要維生係統,也不需要生活區。因此艦船設計成模塊化的結構,每個部分都能夠相對獨立的運行。
因此即使受損嚴重,艦船依舊保持著大部分戰鬥力。
以損失兩個艦體模塊,重創三個附近模塊為代價,自救成功。
模塊化的艦船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即使爆炸發生的這幾秒鐘劇烈變化,主炮的充能也沒有停下。
刺目的光芒從艦首的裂口中逸散,一團幻影般的藍紫色光芒極速遠去,射向既定的目標。
劇烈的振動讓更多的碎片從艦船的傷口出碎裂剝離,複合裝甲露出參差不齊的斷層。
像一隻受傷的鐵鯨,一路漂出銀色的血肉。
經過劇烈的爆炸,這一發主炮的精度已經不能保證,而失去平滑表麵的“夔”級旗艦有兩個麵的移動護甲失效,無法再抵抗“暗潮”的侵襲,必須立刻撤退。
如果沒能命中,這次突襲戰爭很可能演變為漫長的拉鋸戰,這對於北極星發育時間尚短,並不完善的後勤工業係統而言,非常難以接受。
這支龐大的艦隊無時無刻都在消耗著北極星此前積累的儲備,他們將陷入窘境。
北極星調用沿途的所有鏡頭,平靜的從各個角度觀望著結果,已經做好了兩套準備。
赤環旗艦中,由於紅移作用,指揮官眼中的電漿是暗紅色的,他屏住呼吸,體表的突觸不自覺的卷曲了起來,目不轉睛的凝視著飛速而來的光芒。
他們都在等待著結果,一個平靜冷漠,一個心情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