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人工智能!
銀白色裝甲覆蓋的北極星艦隊很快就會與漆黑的赤環文明第六集團軍擦肩而過。
北極星甚至可以直接觀測到艦隊側前方閃耀的藍白色光暈。
預測中,雙方的最小距離隻有不到兩千千米,這是赤環艦隊高強度機動數天的成果。
但北極星並沒有太多的反應,依舊淡定的通過鏡頭感觀望對方的動向。
在北極星的操縱下,雙方的相對速度進一步加大了。若在星圖上觀看,兩支艦隊的軌跡幾乎呈現出直角相交,隨後北極星會高速奔向黃道麵的另一邊,而赤環艦隊則被行星引力拉扯著繼續環繞低軌道運行。
他在戰報中隨手寫道。
“徒勞的嘗試罷了,僅僅依靠一支艦隊,不可能有效牽製我的行動。”
寂靜的虛空之中,有綠色的光芒亮起。來自赤環文明的聚變武器一如既往的釋放著暴烈的力量。
然後被萬億立方公裡的虛空分散得微不可查。
北極星熟稔的屏蔽了精密觀測儀器,避免被劇烈的輻射損傷。
赤環文明似乎目前隻會用這樣的方式攔截高速移動的物體,或許北極星的作戰方式對他們而言同樣陌生。
但是北極星的雷達探測到了其它的物體。
快速暗淡熄滅的綠色爆炸光芒中,浮現出無數細小的藍色微光,以星際戰爭中少見的直線軌跡快速貼近艦隊。
赤環文明的無人機群。
這些細小的物件借著高相對速度和氫彈的光芒掩護,迅速欺進艦隊附近區域。
這反而有些超出北極星的預料。
“這就是你們構思出的新戰術嗎?”
零散分布的三角形無人機並沒有像往常一樣,加速撲向稀疏的銀色艦隊。
它們在橫向調整位置,在自己的參考係中,仿佛在原地徘徊。
雙方相對速度已經快的過分了,無人機更需要借助短暫的時間,調整自己的位置。
試圖正麵撞毀北極星的艦船。
迎接他們的是潑灑而出的動能武器。
北極星迅速意識到了赤環文明的意圖,乾脆將艦船上的電磁炮全部開啟,向著雙方的靠近矢量自由開火。
特製的攔截彈頭在虛空中分裂成數百枚更加細小的結構,像抽簽筒中撒出大量細小的竹簽。
然而在每秒十二公裡的相對速度下,每一枚分裂出的彈體都有著炮火般的威力。
這些纖細的高分子化合物在虛空中無聲的旋轉飛行,光潔的側麵反射出朦朧的星光。
彈幕精準的逆著無人機的預設路徑,籠罩隱藏在深空中的赤環造物。
隔著數千公裡的距離,至少以星空文明之能,很難精確的瞄準數米大小的無人機。
大部分彈片都從附近幾公裡的虛空中劃過,但極大的數量下,還是擊中了寥寥數個目標。
飛行在黑暗深空中的無人機陡然爆發出前所未有的光芒,赤紅的火光從一點飛速擴散,仿佛短暫點亮了星辰。
深空中有稀疏的光芒閃爍,留下細碎的火光。那是無人機被擊中後留下的熔融態殘骸。
然而它們與剩下的無人機依舊高速撲向北極星的艦隊,強迫艦隊中的艦船紛紛啟動姿態校準器機動躲避。
每秒一萬多米的高速下,鎖定和命中都變得非常困難。就像北極星沒有擊中多少無人機一樣,大部分赤環文明的無人機也沒能擊中北極星的艦船。
藍色的光點紛紛從艦隊中間廣闊的區域中穿過,飛向未知的遠方。
而少數的意外,則通過警報的方式,呈現在了北極星的通訊鏈路中。
一艘無人機斜著擦過“刻痕3”級艦船的碳納米裝甲,帶起一串細碎的熔融態物質,火花飛濺。
每秒十公裡的速度下,一切常規物質都像液體般柔軟,艦船的納米裝甲也不過是粘稠一些的液體,被小小的無人機輕易劃開一道數十米長,貫穿內外的豁口。
龐大的熱能順著艦船的架構傳導,在內部形成了二次爆炸,膨脹的火花中無數銀色的零件四散飛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