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視一切警報信息。”
細碎的爆破光芒閃過,艦船表麵的天線與其它儀器紛紛脫離。
“武器彈藥也拋掉,燃料隻保留必要的部分……嗯,這個必須加百分之五的冗餘。”
無數細小的物件從艦船各處的交互窗口中撒出。
銀色的艦船真的像彗星一般,在身後留下一串銀光閃爍的彗尾,在身後廣闊的陰影追逐之下,有一種夢幻般的質感。
這樣的情景在七百個不同的空域同步發生著。
七百餘顆金屬製成的彗星。
而北極星所在的旗艦則需要減輕更多的質量。
一層裝甲從山嶽般巨大的艦船上緩緩分離,在加速度的影響下,像綻開的蓮花,放出金屬構成的花瓣。
露出內部複雜交錯的管線與框架。
更多的物件甚至是完整的模塊從旗艦上拋出,看上去像是艦船在飛行中緩慢解體。
加速度自然也越來越高,將後方的陰影甩得更遠。
與小型艦船相比,巨大的旗艦甚至可以拋棄必要的環境防護,厚重的艦體與層疊的儀器自可以保護艦船最關鍵的引擎,反應爐和計算機。
因此旗艦看起來甚至像一個施工中的半成品,骨架外露儀器遍布。
大大小小的銀色構件沒入遠處的“暗潮”,無聲無息的消失了,逃逸的艦船也因此距離存續更進一步。
“不夠,加速度還是太慢。”北極星在虛擬作戰室自言自語,想要去抓頭發,手卻直接探進了腦袋中。
“一年前設計的時候怎麼沒考慮到這樣的情況呢。”
大部分艦船都在四麵八方快速遠離“暗潮”,旗艦反而被落在最後方。
它搭載的東西太多,龍骨也過於厚重,滿載狀態下,質量能頂上七八艘“穹頂3”級旗艦。
巨大的引擎也無法讓這樣的艦船更加靈活。
北極星微微歎息。
星空文明的一般材料科學,已經能支撐起千米級的造物,更大的艦船自然能裝載更多的功能,更強的武器,獲得更長久的續航。
但平滑增加的“大小”(直徑或長度)會產生幾何級數增加的體積和質量。
而幾何級數增加的質量,會讓推力產生的加速度下降,對靈活性產生不可避免的影響。
這或許會成為限製星空文明造物大小的瓶頸之一。
現在,最現實的問題就擺在這艘巨艦的麵前。
八百米長,滿載自重一百六十萬噸的旗艦“夔”,此刻還剩下超過九十萬噸的質量,十六個直徑十米的聚變噴口都難以帶動沉重的骨架。
它的加速度要大大低於那些質量不到萬噸的小型艦船。
北極星的注意力在艦船的殘餘設備直接遊曳著,很快注意到一個沒有必要而且很沉重的事物。
戰艦的主炮。
它曾經為艦隊帶來勝利,威懾著所有的敵人,但如今它也隻是個巨大的累贅負重。
和艦船的其它模塊一樣,幾百米長的嵌入式軸炮,也是可以拆卸的模塊。
“沒了還可以再製造,反正,本來也沒有什麼是永恒的。”
北極星在戰報中記錄。
然後,在此起彼伏的警報信息中,啟動了脫離程序。
細碎的光芒閃爍,那是艦船的分離單元在自爆,精巧的切斷一切固定與聯係。
這次的光芒卻比以往的任何一次都要密集。
閃爍的光芒之中,比其它艦船還要龐大的主炮緩慢分離,在主體艦船的加速中,向後加速退去,越來越遠。
旗艦的加速度更快了一分,勉強達到了要求,與後方無邊湧動的“暗潮”逐漸拉開了距離。
其它更小型的艦船則早已經拉開了更加遙遠的距離,甚至少數最快的突擊艦已經擺脫了“暗潮”的追捕。
銀色的艦隊化整為零,艦船在虛空中向各個方向逃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