煊明!
013章清軍來了
但最後,朱慈煊知道自己“反對無效”的時候,還是默默地歲月靜好似地接受了係統這個設定。
八倍軍用望遠鏡,也不算是消費品,再加上主要裝備高級指揮官,俺就認了。
至於24式長柄手榴彈,兌換吧,兌換吧,大不了俺就變牛變馬,給大家變出幾箱來,到了關鍵時刻,總是要起作用吧。
因此,在永曆十六年五月初八這天,呃,剛好是昆明逃脫絞殺之後的一個月,朱慈煊在天火軍中,挑選了50名能讀書識字的士兵組建了“天雷炮隊”!
朱慈煊規定但凡進入天雷炮隊之士兵,月餉比天火軍火槍戰兵多1兩銀子。當然,想要進入天雷炮隊當炮兵,文化過關是其前提。
由朱慈煊親自指揮這些家夥如何操作1841型小拿破侖炮。
前世,朱慈煊沒接觸過火炮,大道理懂一些,但細節就睜眼瞎了。但是,係統還是很體貼人的,隨著兩門“天雷一式”火炮來到世間的,還有一本《近代火炮操作教程》。
看著這本從實心彈火炮開始直到二戰結束時的所有火炮教程,而且還用的是繁體字,朱慈煊此時真的服氣了。
咦?朱慈煊腦海裡電光一閃,《近代火炮操作教程》,二戰結束前的火炮都有,是不是意味著,自己此後可以兌換二戰時期的火炮呢?
如果這種猜測是真的,那麼朱慈煊就一點沒意見了。因為有了這些東西,這明末時空,還不是旅遊一樣啊。
因為成立了天雷炮隊,朱慈煊不得不實行“分身戰術”,讓手下多做一些事了。
他讓雷振和陳光五兩人負責每天訓練火槍兵,250支槍,供800名士兵每天在校場上砰砰砰地打槍,平均每天每人至少要打五發,一些進步得相當明顯的士兵,雷振與陳光五等人在本本上記著。
這段時間練兵,他們要負責找出全部的副棚長、棚長、副排長與排長等,甚至是副隊長,都得他們提出建議。
天火軍這群火槍兵,以不可思議的速度成長著。
至於朱慈煊本人,則專門負責天雷炮隊的訓練。
他每天一早,帶上50人和兩門小拿破侖炮,呃,帶上兩門天雷一式火炮,去西門的湖邊進行炮擊。
而呈貢周邊的人聽到太子殿下的天火軍每天砰砰不停的槍聲與轟轟不絕的炮聲,前來參加天火軍的士兵更多了。
如果說,北方或江南一帶,滿清統治了十餘年,已經基本站穩了腳跟,但在西南,尤其是雲貴,戰爭的硝煙並未散儘,幾乎每天都還在流血,百姓民眾對滿清,從心態上還處於對峙狀態。
所以朱慈煊的穿越降臨,等於是給南明打了一劑強心針。
儘管到現在,朱慈煊與清軍吳三桂部的幾次交戰,真說起來還是小打小鬨,但又有誰敢說,吳三桂派大軍到來,太子殿下就一定不是對手?
天雷炮隊的訓練,因為所有的炮兵都能識字,尤其是有係統的“教程”,所以真的進入狀態後的訓練還是比較簡單的。
甚至不比訓練啥左右轉難多少。
訓練炮兵,讓朱慈煊發現了幾個人才。
其中最典型的,是一個37歲的中年人,名叫邱永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