煊明!
澄江的城牆,大約一丈二到一丈五高,其護城河距離城牆的距離大約在30米,所以一個相對熟練的擲彈兵,把手榴彈甩上城牆爆炸,並不太困難。
城牆上的清軍,被一陣火槍兵壓得抬不起頭來,隻得躲在牆垛之下發懵,有的人心生恐懼,害怕明軍還有啥神奇的手段;但有的人也無所畏懼,互相八卦著男人喜歡的話題。
當然也有一些士兵頗有思想,不是說明太子的雷火神槍不多麼,怎麼隨便打一打都能派出上百人?正當大家沉浸在這種無解、無聊,且略有懼意的氛圍中時,突然從城垛處飛上來十幾個帶木柄的鐵疙瘩。
“那是什麼?”有人心裡閃過疑問。
“炸彈——”有人看到那黑黑的鐵疙瘩還在冒煙,當即大叫一聲。
轟轟轟轟……
一陣陣驚天動地的火光、煙霧、聲音,籠罩了澄江的上空。
二十枚手榴彈在各自不同的位置上爆炸,造成了驚天動地的效果。
“再來第二枚,準備,拉線,一,二,三,扔!”王威田見第一枚手榴彈就取得了很大的戰功,立即指揮大家投擲第二枚!
他們攻擊的重點,是清軍的佛郎機炮與床弩等大型裝備。
又一輪轟轟轟轟之後,城牆上還活著的人,應該差不多了。
不過,手榴彈攻擊肯定不止這兩枚,第三枚,有一半的人繼續投在城牆之上,而另一半的人則多用了一些力,開始轟炸那些隱藏在城牆之下的清軍。
而在攻城方看來,這一陣快槍加手榴彈的攻擊,城牆上哪還會有清軍啊。
“陳光五,你帶一個隊,立即準備攻城!”
“是,保證完成任務!”陳光五非常高興,這次攻打澄江之戰,又要立功啦。至於能否攻下城門,嗬嗬,根本不在考慮之內,那麼多手榴彈在城牆上爆炸,難道它是放的煙花爆竹?
擲彈兵打掉了城牆上的攻擊力,這一丈多高的城牆,還不是想爬就爬。
於是,眾人看見,一群士兵在陳光五的帶領下,抬著兩個大竹排,迅速衝鋒到護城河邊,直接將兩個竹排丟進護城河中,然後兩名士兵在其他人協助下,跳上竹排,用竹杆開始支撐著竹排,讓兩個竹肩並肩,一個抵攏左岸一個抵攏右岸,迅速成了一道水上橋梁。
這道水上橋梁,距離堤岸的高度大約一個人高。
然後,一個一個的士兵來到護城河邊,順著河岸梭到竹排之上,竹排上有士兵迎接,竹排上的士兵又從竹排上走到對岸,而對岸又有士兵幫忙推上河岸。
這是一場過河的接力。
於是,一個棚的士兵很快就渡過了河。
渡過了河的士兵,如果上城牆呢?
澄江的城牆不太高,大約有一丈五左右。隻見天火軍早有準備,他們準備了四根竹杆,並有綁縛繩索,當一名士兵,將自己的身體半固定在一根竹杆上時,下麵四個人用力沿牆牆往上舉,然後,這名士兵就有如敢死隊員一樣,腳踏在城牆之上,慢慢地向上攀舉,迅速到達城牆之上。
城牆上的清軍,包括此前還在放豪言的遊擊將軍朱亦樂,早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了。事實上,在手榴彈攻擊達到一定程度後,小拿破侖炮也開始對清軍城內進行了轟擊。城牆上不能呆人,城牆下要遭到炮擊與手榴彈的攻擊,清軍還有什麼辦法來阻擋明軍攻城?
四個家夥到了城牆頂上,當即操起米涅步槍,麵向城內的方向警戒起來。而下一批四名士兵,又在準備如此攀城。
“他們,竟然一人無損,就攻上了城牆?”李定國手下大將勒統武心裡頗有些吃味,原本以為自己很厲害,可是天火軍打仗,有如在玩遊戲一般。
“太子殿下兩天前跟我說,這是一種新的戰爭,晉兵各部領兵將領,都要迅速適應這種戰爭模式,方才能以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戰果!”李定國趁機教育著手下。
“是,晉王殿下,我們會努力適應新的戰爭的。”儘管才到呈貢兩三天,但勒統武對於太子殿下也沒啥惡感,此前他主張晉兵先攻擊,也不過是想讓天火軍不要小看自己一方。而李定國也未必沒有不讓太子殿下小看自己一行的心思。
可事實立即教育了他們。
人力,在任何時候都無法與現代火器抗衡。240年後的義和拳以及滿清,曾經上演過一場“刀槍不入”的鬨劇,在那之後,種花家的一些神話才宣告結束。
就在勒統武基本心悅誠服之時,城門打開了,吊橋放了下來。
“天火軍各部注意了,進城之後,不得亂殺無辜,所有繳獲全部歸公!”朱慈煊大聲吼了一句。
李定國這才反應過來,也立即對著所有晉兵說道,“我們現在,也是天火軍的一部,不得濫殺無辜,所有繳獲歸公!但對於清軍及官吏,可以直接處死!”
李定國的命令裡補充了一句,因為朱慈煊已經告訴過他,昊天大地給他多少裝備,主要看他擊殺了多少偽清官兵官吏。
當然如果濫殺普通人,會適得其反。這也是朱慈煊說的。
不過,係統是否這樣,朱慈煊也沒試過。他隻是從現代人道理念或站在種花家立場上來思考什麼人該殺,什麼人不該殺。
城牆上一戰,清軍死傷不過兩三百人,儘管當時城牆上人數更多,但連發雷火神槍,以及後來的手榴彈攻擊一起,至少一半的清軍就選擇了撤退。然後明軍的炮火延伸,清軍又不得不再退。
而這時,城門就被打開了。
有城牆都守不住,沒有城牆那就更沒辦法了。所以,清軍就開始逃。
牛亦樂並沒有被手榴彈或炮彈炸死,而是在清軍大軍當中,清軍要逃,當然不會從某一個城門逃,而是分散而逃。
明軍攻擊的是北門,所以牛亦樂命令剩下的士兵分三門而逃,而他自己,則帶著上百騎兵,迅速向南門方向逃去。
從作戰圍三闕一的戰術講,明軍也應該放開南門,因為從南門逃竄,將會距離平西王吳三桂愈來愈遠。而這種情況,不正是明軍願意看到的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