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淵相貌真凶惡,
黑麵鋼須煞氣多。
勸你馬前歸順我,
少若延遲命難活!”
於德剛也是怒目而視,開口唱道,
“二馬連環戰山坡,
黃忠老兒你聽著:
中原大將就是我,
烏鴉敢奪鳳凰窩!”
兩人開始交戰,這一場戰,裴琰之和於德剛練了許久,於德剛不光嘴裡的功夫厲害,手上的功夫也不俗,聽說裴琰之喜歡真打,自己也不能認慫了,於是跟裴琰之練好了套路,兩人打了十多下,畢竟這一場還不是重頭戲,隻是初戰而已。
這一陣,黃忠有些不敵,退兵下來,夏侯淵在後麵追趕,陳式出兵接應,結果被夏侯淵直接擒下。
黃忠聽說陳式被擒,也是氣得怒火中燒,正好遇到了夏侯尚,黃忠上前就將其擒下。
夏侯淵回營之後,聽說自己的侄兒被擒,也是氣的不行,本來想要斬殺陳式,但是張郃攔住了他,言道,“將軍不必驚慌,何不修書一封,明日與他走馬換將。”
於是夏侯淵寫了一封書信,讓軍士帶去給黃忠一觀。
裴琰之看了來信之後,開口言道,“且住!老夫正在無計可施,夏侯淵這封書信來得是剛剛湊巧。明日午時三刻,與他走馬換將;先叫他放回我國先行陳式,然後再放他侄兒夏侯尚。老夫習就百步穿楊,將他侄兒射死,那夏侯淵必不乾休,領兵追我;那時老夫殺一陣、敗一陣、殺一陣、敗一陣。敗至在曠野荒郊,用拖刀之計,將他斬在馬下。夏侯淵哪,夏侯淵!你不來便罷,你若來時,中了老夫拖刀之計也。”
接下來,就是定軍山中最有名的唱段了。
台下的觀眾也知道,經典唱段來了。
隻見裴琰之威風凜凜的站在那裡,張嘴唱道,
“這一封書信來得巧,
助我黃忠成功勞。
站立在營門三軍叫,
大小兒郎聽根苗:
頭通鼓,戰飯造;
二通鼓,緊戰袍;
三通鼓,刀出鞘;
四通鼓,把兵交。
進退俱要聽令號,
違令難免吃一刀。
三軍與爺歸營號!”
周圍的軍士聽令下場。
裴琰之最後慢慢的唱道,“到明天午時三刻成功勞。——”
最後一聲,響徹雲霄。
這自然也是引來了無數的叫好聲和掌聲。
這種經典的唱段其實有的時候是最容易折的,畢竟大家這段都聽了無數遍了,你隻要有一點疏漏,下麵的觀眾都能聽出來,但是裴琰之的表現無可挑剔,而且因為之前的戲已經把嗓子唱開了,身上也利索了,這一段唱,應該是至今為止,裴琰之表現的最好的一次了。
接下來,就是《定軍山》的最後一幕了。
裴琰之帶著夏侯尚,於德剛帶著陳式,兩人身後都跟著幾位旗牌官,手中拿著繡有“黃”“夏侯”的旌旗。
兩人麵對麵站著。
於德剛一拱手,說道,“老將軍請了!”
裴琰之點頭應道,“請了!”
“可曾見過某家書信?”
“正是為此事而來!”
“但不知是哪家先放呢?”
“自然是你家先放!”
“老將軍若有二意?”
“丈夫一言,豈肯失信於你!”
“來,將陳式放了過去。”
陳式回來之後,裴琰之並未有要放夏侯尚之意。
於德剛有些著急,問道,“啊!為何不將我侄兒放回?”
裴琰之言道,“哪有不放之理!來,放了過去。”
誰知夏侯尚剛剛出去,裴琰之就拿起寶雕弓,一箭將其射死。
然後,裴琰之帶著自己的人馬就退了下去。
於德剛豈能放他走,帶著兵將在後麵緊緊的追趕。
追到最後,台上隻剩下了於德剛和裴琰之兩人。
兩人手中都拿著大刀,隻見刀光亂飛,兩人就打在了一處,雖然不如裴琰之和陳熙打的那一場精彩,但是最後這一仗,裴琰之和於德剛也是練了好幾天,主要還是於德剛練,裴琰之在一旁,見招拆招而已。
於德剛從來都沒有這麼認真過,他平日裡從來不唱武戲,因為他知道他自己就是唱功可以,武戲是學的不精,但是今天不一樣了,裴琰之讓他放開了打,反正你也傷不到我。
於德剛把自己全部的能耐都給使了出來,手中的長刀也是揮舞的虎虎生風,而裴琰之見招拆招,眼中帶著輕鬆。
兩人顫抖了三五分鐘之後,裴琰之又是照貓畫虎,揮刀蕩開於德剛的長刀,然後一刀直接就劈在了於德剛的胸口處。
於德剛順勢倒地不起。
這時,裴琰之將手中的大刀舉起,一副得意洋洋的模樣。
“哈哈,哈哈,啊哈哈哈——”
一連串的大笑聲中,這一場全本的《定軍山》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