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太聽完這話,勃然大怒,用手點指孫權,“唗!”
孫權和裴琰之一見吳國太發怒,不由得同時站起身來,欠身賠罪!
吳國太怒氣不消,指著孫權,開口言道,“我兒此言差矣!兒既為荊州一事,就該遞下戰書,他那裡出兵,你這裡遣將,奪回荊州,豈不揚名天下!怎麼把自己胞妹做為美人之計,縱然奪回荊州,豈不被天下人恥笑!似兒這樣敗壞綱常,無誌無剛,怎不氣……氣煞為娘也!”
吳國太氣得暈死了過去,嚇得眾人也是趕緊上前查看。
孫權和裴琰之一起高聲喊道,“母後(太後)醒來!——”
這時,胡琴聲響起,這算是本場京劇的第一次動用胡琴,也就是說,這出戲第一句唱終於要來了,前麵的戲裡,沒有一句可以算是正兒八經的唱,隻是念了兩個半白半唱的引子而已。
“一番話氣壞了——吳國太——!”一句西皮導板,也是讓今天的觀眾們長出了一口氣,這句唱真是通透啊!
一看吳國太醒了,孫權和裴琰之也是鬆了一口氣。
裴琰之側身衝著孫權一拱手,言道,“啊!千歲,若用此計,豈不被天下人恥笑啊!”說完,裴琰之也是一拍雙手,一臉的不滿。
孫權則是微微一笑,湊上前去,言道,“若問此計,須問令婿周郎。”
裴琰之眉頭一皺,左手拉著右手的水袖,在麵前畫了一個圈,問道,“怎麼!又是周郎的計?”
孫權點頭。
裴琰之搖了搖頭,一臉苦笑的說道,“嘿嘿,他明明是要害你呀!”
孫權瞪了他一眼,低聲斥責道,“你多口!”
裴琰之雙手一攤,搖頭苦笑,言道,“好,我多口,我多口!”
兩人回頭,坐回自己的位置。
一陣胡琴聲響起,西皮原板。
吳國太開口唱道,
“枉為君王少良謀,
討還荊州來爭鬥,
真把那胞妹做作釣鉤!”
孫權微微拱手,欠身,“母後!——”
孫權開口唱道,
“母後訓教當遵守,
對麵不敢強抬頭;
兒要殺劉備心已就,
千方百計為荊州。
孫權臉上雙眉皺,
不殺那大耳賊誓不休!”
裴琰之等到孫權唱完,也是緩緩的站起身來,高呼一聲,“千歲!——”
這時候,所有人,不光是台下的觀眾,就連台上的幾人也是精神一震,裴琰之掃了一下對麵下場門的側幕,早就已經站滿了人。
各位,名場麵來了。
西皮原板的節奏。
裴琰之非常瀟灑的站起身來,衝著孫權微微躬身,然後緩緩坐下,坐好之後,微微拱手,開口唱道,
“勸千歲,殺——字,休出口哦——,”
就這麼一句唱,抑揚頓挫,滿滿的馬派的風格,聽得台下的觀眾也都是兜四底的叫好和鼓掌,這可是今天裴琰之的第一句唱啊,終於等到了。
唱完第一句,裴琰之緩緩站起身來,走到了舞台的中央,繼續唱道,
“老臣與主說從頭:
劉備本是靖王的後哦——,
漢帝玄孫一脈流。
他有個二弟,
漢壽亭呐——侯,”
這個時候,胡琴的節奏突然加快,變成了西皮流水。
而裴琰之也是徹底放開了,麵帶微笑,左手拉著右手的袖子,豎起了右手的拇指,開口繼續唱道,
“青龍偃月神鬼皆愁;
白馬坡前誅文醜,
在古城曾斬過老蔡陽的頭。”
唱道青龍偃月的時候,裴琰之也是高抬自己的右手,好像手中就拿著青龍偃月刀一般,而且唱的時候,兩個帽翅則是上下的搖擺,給人一種特彆賞心悅目的韻律感來,這一招可是裴琰之從係統中購買的,帽翅功,用在這裡非常的合適,本來當初馬聯良大師在唱這一段的時候,頭上的雙翅也是顫動的非常好看,為這出戲也是增色不少,不過,後來馬派的傳人對這一點並沒有繼承下來,就算是韓平正也是沒有重視。
“他三弟翼德威風有,
丈八蛇矛慣取咽喉;
鞭打都郵他氣衝牛鬥,
虎牢關前戰溫侯;
當陽橋前一聲吼,
喝斷了橋梁水倒流。”
這一段唱,裴琰之唱得是暢快淋漓,讓人都能感覺到張三爺就在此處一般,模仿的也是惟妙惟肖,尤其是唱道丈八蛇矛的時候,裴琰之雙手一拍,拉了一個刀槍架子,好像手中真的有一把丈八蛇矛一樣。
“他四弟子龍常山將,
蓋世英雄貫九州;
長阪坡,救阿鬥,
殺得曹兵個個愁。”
這一段唱,裴琰之飾演的喬玄,其實對這位趙將軍是另眼有加,主要還是因為那場七進七出的戰鬥殺的是讓天下震驚,所以,在唱這一段的時候,裴琰之也是雙目之中敬佩有加,大拇指一豎,好像那位趙將軍就在自己麵前一般。
“這一班武將哪國有?
還有諸葛用計謀。
你殺劉備不要緊,
他弟兄聞知怎肯罷休!
若是領兵來爭鬥,
曹操坐把漁利來收。
我扭轉回身奏太後,
將計就計
結——鸞儔哦——。”
唱完之後,全場雷動,所有人全都站起身來,為這一段經典的唱段瘋狂的鼓掌叫好,因為裴琰之在台上的表現真的是太精彩了,不足以用語言來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