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聊齋修功德!
臘月二十三,圓樓集市張燈結彩。
已經做好了萬全準備的集市員工們,都卯足了勁兒,在自己的崗位上等待著客人的到來。
北岸的百姓來得早,大部分天還沒亮就來了。
門一開,門洞兩側,兩隊穿著喜慶,笑容滿麵的人就齊聲微低頭“歡迎貴客光臨!”
本來著急忙慌,要往裡頭擠的北岸百姓頓時羞澀了起來,自覺和歡迎的員工保持了一些距離,自然而然的就排成了隊。
過江渡船要收船費,每個村子都是集資派人去城裡采購的。
可以說絕大多數人甚至都沒怎麼進過城,更沒有過這樣的待遇。
即使他們穿著樸素,衣帶補丁,在這樣氣派的地方也是客人,值得歡迎的尊貴的客人。
一下子,這感覺就不一樣了。
湧進集市的動作都緩慢文明了不少。
集市內燈火通明。
人們進門後,就忍不住抬頭往上望。
“一、二、三、四、五!整整五層啊!”
“真的是蚌殼磨的明瓦,聽說一瓦難求啊!大戶人家都舍不得用的東西,竟然鋪了整整一條街!”
門口候著一隊指引員,兩個大人和一群半大的孩子,都穿著統一的集市工作服。
“各位客官,買年貨往左近生活超市走,服裝市場在生活超市對麵,美食一條街往右,去福滿齋請穿過中門往內……”
有個指引員站在門口,拿著一個形狀怪異的喇叭狀物件,大聲吆喝著。
他身後,還貼著大大的指引標識,不過第一批客人都是附近村子的鄉親,識得字的不多。
他一說完,立刻有負責指引的跑腿童子依次有序的站在人流前方吆喝。
“去生活超市的這邊走!”
“服裝市場的往這邊來!”
“還沒用早食的來這邊!”
“中門在這兒,去福滿齋的有沒有?”
……
即使不識字兒的,聽了這陣吆喝就知道該往哪兒走了。
大部分都是來買年貨的,一股腦都往生活超市去了。
“謔!好大一個鋪子啊!”
進了生活超市的門,就是一個大廳,左右各有一排櫃子。
“各位若身上攜帶了錢、麻袋、熟食以外的物品,請先將物品寄存到櫃子裡,上好鎖,保存好鑰匙,再入內購物。”
大家都是輕裝上陣,來辦年貨的,所以沒什麼人動。
“存放好東西,走左邊的入口,買好東西後,在右邊的出口處結賬出來。”
眾人魚貫而入,麵對著一個接一個,沒有任何遮擋的貨架,有些弄不明白要怎麼做。
不過,不待他們多想,就有指引童子上前熱情詢問
“伯伯,您想買點什麼?哦~油鹽啊!油鹽醬醋都在調料區,您請往這邊走!”
“嬸嬸,您想買點什麼?稱點鮮肉過年包餃子啊,生肉果蔬都在生鮮區,您請往這邊。”
……
半大的孩子,脆生生的詢問,讓人不由得放下了戒心,忍不住多聊了幾句。
“這麼多東西,就這麼沒有遮擋的擺著,怎麼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