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宋玉善覺得,不用和之前一樣,隻考慮產量了。
還種幾茬野芋頭,把剩下的石山都滋養完,整個石山梯田都成可以種植的凡土後,就可以種些生吃味道不錯,能細水長流的果樹了。
多種些,多得些吃的,多滋養些土地,土地多了,又能多種些東西,形成良性循環。
多滋養的土地,也不會浪費,會計入下一個甲子的滋養任務,也是實打實的業績。
宋玉善看完任務資料後,對接下來要做的事就有了數。
她把今天采集的芋頭都搬去河邊洗了洗泥土,然後就直接生啃了起來。
吃的她直皺眉。
交完任務後,還剩下不少,她不眠不休的連吃了好些日子,才吃完。
產出的泄氣全都排到了石山上,又有一部分碎石梯田,轉化為了沃土梯田。
把這部分梯田種上東西後,宋玉善就拿著《小蒼山特產清單》,開始滿山遍野的采集的特產了。
交完特產多出來的,她也不浪費,吃下去,回去滋養了梯田。
植物類特產都是季節性的,隻有一部分在最佳采集時間內。
采集完這部分後,剩下的就得等以後時間到後再采了。
好在動物類和礦物類特產沒有固定的產出季節。
宋玉善看著《小蒼山特產清單》
“山豬裡脊肉二十斤,山豬大腿肉二十斤,山豬五花肉二十斤……”
這麼多山豬肉,想要在不傷害山豬身體的情況下采集,怕是全小蒼山的山豬都不能放過!
但拿了人家的肉,也不能一點兒好處都不給,最起碼還是要有一點兒進益的。
這樣算起來的話,每次能采的量更少了。
使用采集補養法,采集動物和礦物類特產,又想不傷害動物身體和生命,不損耗礦脈本源的話,對采集量的把控,比植物更高。
植物多采集一些,隻要留了種,補養了種子和土地,下一個生長期會長的更好。
但動物和礦物不行。
動物一下子采多了,可能就死了。
礦物采多了,短時間內也不會恢複。
身為山神,可以采集轄地內的特產,但是不能涸澤而漁。
宋玉善算了算,山豬身上的特產,至少要分開采集三輪,才能在不傷害山豬本身,還能叫它們得些益處的前提下,采集齊清單上需要的量。
每輪采集間隔五年,抓緊點時間和機會,采集完差不多十五年。
時間夠用了。
宋玉善用山靈主宰法快速鎖定了最近的山豬的位置,然後傳送到了那處。
正在樹上蹭癢癢的山豬,被突然出現的身影,嚇的屁股都不敢動了。
“我是山神,采你一點點肉,放心,很快就好了!不疼的。”宋玉善用山靈獸語法跟這隻山豬說。
山豬“???”
它聽懂了,但這並不妨礙它害怕。
它身上的每一斤肉,都是自己辛辛苦苦吃出來的,堅決不能給彆人!神也不行!
它撒蹄子就要跑,卻發現自己沒法兒動了。
宋玉善把他定在了原地“你吃了山間這麼多東西,以後都是要還的,現在先還一點,比以後再還劃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