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說挖山行不通吧!可彆再乾傻事,連累大家了!”
“老李頭,給山神奶奶賠個罪吧!”
……
李愚心中一動,山不能挖了,那山神奶奶說的修路,還能不能成?
給山神奶奶賠個罪,若是能修條出山的大路去,就好了。
比挖走山差點,但也比現在強啊!
第二天清晨,李愚又來到了北山腳下。
宋玉善察覺到後,立刻盯住了他,皺著眉想“難不成,他還真不顧兒孫的生存問題,也要來挖山?”
卻見他到了昨日那地,就跪在了地上,擺上了貢品“山神奶奶,我錯了……”
宋玉善眉頭一鬆,原來是來道歉來了,知難而退了就好。
還知道帶貢品,凡人誠心供奉於她的食物,她是可以享用的。
直到聽到他提起修路的事,宋玉善收回了落在那貢品飯食上的目光。
這貢品,不享用也罷!
若是被他這麼一求,就給修路了,山民們怎麼看她這個山神?
李愚可是剛被警告,列為了反麵典型的人!
宋玉善以前也做過給山村百姓修路的事,知道一條好走的山路,對山中百姓的重要性。
但這不意味著,她就要給山民修路。
這次的事,讓她愈發明白了,身為人和身為神是不一樣的。
做人時,她想幫誰就幫誰,不求回報,圖個開心也沒問題。
但作為神隻,無論是幫助,還是懲罰,都不能隨心所欲。
做人時,可以隻做自己,但做神隻,不是一個人的神。
無論是幫助,還是懲罰,都應該遵循規則,公平論處,才不容易生出亂子。
神隻是應該對生靈仁慈一些,但也不能失了威嚴。
有時候,仁慈不能解決問題,把控秩序的威嚴才可以!
過於仁慈,讓生靈產生依賴,也不是什麼好事!
李愚求了整整一日,宋玉善都不曾露麵,也未曾給他任何回複。
宋玉善本以為他會就此放棄。
沒想到第二日,他又繼續來樹下祈求了。
“這毅力,可真是……”宋玉善無奈的搖了搖頭,收回投在他身上的目光,轉而繼續去做這個甲子的任務去了。
一日又一日,李愚仿佛把挖山的毅力,轉移到了祈求山神原諒,幫助修路上了。
他甚至牽頭,與村民一起,在北山腳下,當初遇到山神奶奶的地方,建了一座小小的山神廟,為山神奶奶塑了泥像。
李愚無論刮風下雨,每日都會到山神廟送上貢品,祈求原諒,然後打掃山神廟。
日複一日,年複一年,一直到它六十歲壽終為止。
他死前,將照顧山神廟的事托付給了兒子們。
於是他的兒子們便每日輪流來打掃山神廟。
他們的所作所為,宋玉善都一清二楚。
她也曾為李愚的毅力所感動,但是她堅持未曾現身。
她之前顯靈警告山民後,許多山民就開始供奉她了。
李愚一家是其中最虔誠的。
但她依舊堅持,如若不是危及山川和眾多生靈的大事,神隻不應該輕易顯靈。
不能助長山民遇到事就求神的風氣。
但李愚死後,魂體出竅後,宋玉善來見了他一麵,跟他說“我原諒你了,但修路一事,恕我不能答應。人應該靠的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