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一早,攻城器械已經源源不斷地送到駐紮在渭水邊上的楚軍大營,景翠果真出動大軍進攻鹹陽。
“咚咚咚!……”沉悶而又十分壓抑的牛皮戰鼓的聲音在鹹陽城下響起,瞬間嘹亮了整個天穹,響徹雲霄。
“吼吼吼!”
訓練有素的楚軍銳士站成幾個隊列,整齊有序地向著鹹陽城進發。
“殺殺殺!”
站在最前麵一列的楚軍士卒一手持盾,一手拿著闊劍,不時的將闊劍敲擊在盾牌上,昂首闊步,踏著整齊劃一的步伐,宛如山巒一般起伏前進。
至於後麵的一排,則是背負箭囊,手持弓箭,腰間還掛著一柄闊劍的弓箭手。
緊隨其後是就是步卒。
楚軍的步卒身穿土黃顏色的戰衣,頭貫類似尖頂草帽的戰盔,戰甲由藤條與銅片構造而成,足踏小蠻靴,手持長戈,步履穩健,一舉一動,虎虎生風。
鹹陽城下,已經呈現出一大片土黃顏色的海洋,步步推進,層層疊疊,密密麻麻的人群宛如螞蟻搬家一般,密集得讓人頭皮發麻!
值得一提的是,楚國屬於陰陽五行中的“土”,服飾旌旗皆屬黃,為土德。
戰國時期,陰陽家學說甚盛,各大戰國的旗幟顏色與服飾主色都是極有講究,有據而定的。講究的依據就是該國的天賦德命。
陰陽家認為,任何一個王朝和邦國,都有一種上天賦予的德性,這種德性用五行來表示,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種德性。
這個國家與王朝的為政特點,必須或必然的與它的德性相符合,它所崇尚的顏色即國色,也必須與它的德性相符合。
惟其如此,這個國家才能在上天佑護下安穩順暢的運行!
黃帝政權是土德,就崇尚黃色,旗幟服飾皆為土黃。
夏王朝是木德,崇尚青色。
殷商王朝為金德,其興起時有白銀溢出大山的吉兆,是以崇尚白色。
周王朝為火德,先祖得赤烏之符,自然便崇尚紅色。
當時天下對這種五德循環說無不認可,立政立國之初,便已經確定了自己的德性。
七大戰國更是無一例外。
其中惟有楚國是蠻夷自立而後被冊封,很長時間裡楚國是旗有五色而服飾皆雜,中原諸侯嘲笑楚國是“亂穿亂戴亂德性”。
進入戰國,楚國便推演出“炎帝後裔,與黃帝同德”的土德,旗幟服飾變成了一色土黃。
而在七大戰國中,惟有秦國沒有確定宣示自己的德性,但卻是舉國尚黑,令列國百般嘲笑,說秦國蠻荒之地不懂王化。
秦國卻是不理不睬,依舊黑色不改,在天下列國眼裡成了一個乖戾怪誕充滿神秘的西部邦國。
等到楚軍已經進入射程之內,早就準備好的秦軍弓箭手便在一聲令下,萬箭齊發,密密麻麻的箭雨從天而降,“嗖嗖嗖”的聲音宛如蝗蟲過境一般。
“噗嗤嗤!……”
“啊啊!”
站在最前麵的一排楚軍還好,有盾牌在手,倒是能夠抵擋這些箭矢的傷害,但是後麵的楚軍士卒就比較倒黴了。
箭矢貫穿了胸甲,一朵妖嬈的血花噴薄而出,整個人就倒在了血泊裡,奄奄一息了。
秦軍的每一輪箭雨,都能帶走成百上千的楚軍將士的性命!
一將功成萬骨枯。
這些楚軍士卒畢竟是血肉之軀,擋不住秦軍犀利的箭矢的。
“放箭!”
楚軍立即回擊。
“投石機準備!”
“放!”
此時楚軍用的是人力拋石機。
人力拋石機通常稱為炮,是純利用人力的人力拋石機,是用人力在遠離投石器的地方一齊牽拉連在橫杆上的梢(炮梢)。
炮梢架在木架上,一端用繩索栓住容納石彈的皮套,另一端係以許多條繩索讓人力拉拽而將石彈拋出,炮梢分單梢和多梢,最多的有七個炮梢裝在一個炮架過,需250人施放。
這投石機的威力可是不容小覷的。
每一發從投石機拋射出去的彈丸,都帶著一股狼煙火焰,宛如天火流星一般砸到鹹陽的城頭上,炸裂開來,至少能殺傷兩三個秦軍士卒。
“啊啊!……”
城上城下,哀鴻遍野,血流成河。
“唰”的一聲,景翠抽出了腰間彆著的利劍,遙指鹹陽的城頭,高呼道“進攻!”
“殺啊!”
早就蓄勢待發的楚軍銳士頓時一哄而上,爭先恐後地奔向鹹陽城,架起雲梯,就直接攀爬上去,與敵人開始短兵相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