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魏王嗣上位以來,魏國多次與秦國交惡,戰事不斷。
魏王嗣剛剛上位的第一年,魏、韓、趙、楚、燕五國合縱攻秦,沒有勝利就撤兵了。接著秦王駟派樗裡子攻取魏國的曲沃,並在案門趕跑犀首(公孫衍)。
秦魏兩國感情升溫還是在兩年前。當時秦國派人來魏國立魏公子遬為太子,魏王嗣與秦王駟在臨晉相會。
後來魏國又與秦國一起征討燕國。
以至於在藍田之戰中,還是韓魏聯軍攻占召陵、鄧,切斷攻秦楚軍的後路,迫使楚軍不得不退兵,割地求和的。
值得一提的是,現在的天下大事基本上如此,合縱連橫,相互適用,相互抗衡。
齊國與楚國強強聯手,連橫起來天下畏懼。不得已之下,秦、韓、魏三國亦是合縱起來,攻齊伐楚,以合縱破了連橫。
前不久秦國的樗裡疾助魏攻齊,虜齊將聲子於濮水之上呢!
至於丹陽、藍田之戰就更不必贅言了。
進入魏國的大殿上,張儀畢恭畢敬地向著陛台上的魏王嗣行了一禮,高呼道“秦相張儀,參見魏王!魏王萬年!”
“秦相不必多禮。來人,賜座!”
秦魏兩國正在蜜月期,不管此前有怎樣的國仇家恨,都必須要先放到一邊去。
而戰國時代的君臣,一般都是坐而論道的,君主高坐,臣子也能坐著議政,商討國事。不似後來那般繁文縟節,尤其是韃清的時候,臣子上奏,還必須跪著!
“秦相,不知道秦王派你出使,所為何事?”
張儀作揖道“不瞞魏王。想必魏王已經有所耳聞了!我大秦太子蕩初立,尚無太子妃,我王廣邀天下貴族女子入鹹陽遴選,然正妃的名分,還是要自己確立的。”
“噢!秦王欲娶魏婦?”
“是魏姬!”
婦與姬是不一樣的。婦就是一般的貴族女子,而姬則是高貴的王女,天之驕女!
何彼襛矣,美王姬也。
所謂的王姬,其實就是公主。
戰國時期,諸侯的女兒也可以叫公主。
春秋趙國的國王的女兒叫做趙嬴,不叫趙姬。春秋周王的女兒叫王姬!
魏國、韓國、燕國、魯國國王的女兒可以叫做魏姬、韓姬、燕姬、魯姬。戰國齊國的公主叫齊媯,春秋齊國的公主叫齊薑,秦國公主叫秦嬴,楚國公主叫楚羋。
嬴、姬、薑、羋都是姓,不能亂叫。
從漢朝開始,隻有皇帝的女兒才能稱為“公主”,諸侯王的女兒則稱為“翁主”,亦稱王主,即後代郡主。
《公羊傳》曰天子嫁女子於諸侯,必使諸侯同姓者主之,故謂之公主。
西周春秋爵稱,可大致分為王、公、侯、伯、子、男六級。
而在王即周天子以下就是公侯伯子男五等,周天子把女兒嫁給諸侯時,不親自主持婚禮,讓同為姬姓公爵級彆的諸侯主婚,這便是“公主”的由來。
並且因為周王室姓姬,所以周天子的女兒也稱“王姬”。
魏王嗣笑著道“秦王欲娶魏姬?秦相,不瞞你說,寡人已經過及笄之年的女兒倒是有幾個,但是已經嫁做人婦。這待字閨中的,倒是有一個,乃是寡人的次女魏紓。”
“隻是,魏紓已經是桃李年華,寡人對她甚是寵愛,曾許諾其自己找夫婿的,不料其已經二十歲了,還未找到合適的夫婿!這君無戲言,寡人也不好反悔,將她隨便許配給他人。”
張儀有些糾結了“這……桃李年華都未曾出嫁,不知道魏姬容貌如何?”
張儀有些舉棋不定,猶豫不決。
這公主魏紓已經是二十歲的老姑娘了,還待字閨中,不知道是不是長相太過醜陋,魏王嗣拿不出手,還是此女果真得到了他的許諾,任由其挑選夫婿。
這君無戲言,可不是鬨著玩的。
話說在西周初年,周成王與胞弟叔虞一起玩耍,成王把一桐葉剪成一個似玉圭的玩具,對叔虞說我將拿著玉圭封你。
這本是成王的一句玩笑話,但史佚請求選擇一個吉日封叔虞為諸侯。無奈之下,周成王隻好冊封叔虞於唐,史稱“桐葉封弟”。
魏王嗣笑眯眯地道“秦相,寡人可以毫不客氣地跟你說,魏紓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便是褒姒、西施之美,亦不及其萬一也。此前也有齊、燕、趙等國的使者求娶魏紓,但是都被寡人一一推辭了!魏紓,堪稱是我大魏國的第一美人兒啊!把她嫁出去,寡人實在舍不得!”
聞言,張儀是氣得牙癢癢,什麼舍不得,還不是待價而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