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有銳士!
翌日,蘇秦便離開燕國,啟程返回臨淄。
蘇秦至齊國,覲見齊王田辟疆,先行祝賀之禮,接著又行哀悼之禮。
這哀悼之禮就是凶禮,是天子、諸侯、大夫等在遭受凶、喪、禍患時他人給予的一種哀悼、慰問、救濟的禮節。
“季子(蘇秦字)此為何故?”田辟疆知道蘇秦不會無的放矢,見其這般作態,情知必有事稟奏,是故疑惑地詢問出聲。
蘇秦回答道“大王,臣聽聞人餓的再厲害也不會去吃有毒的烏喙,吃的越多,死的越快。燕國和秦國是聯姻之國,齊國占領燕國的城池等於是與強秦結下了仇怨,這就如同饑餓之人去吃烏喙一樣。齊國即將大難臨頭!”
田辟疆聞言大驚,垂詢道“季子有何計策可解此危局?”
“大王,秦益強盛,近來秦王蕩又交好於魏、越,聯越製楚,聯魏製齊,意欲造就東出之大勢。大王若是交惡於燕,恐燕人投向秦國的懷抱,屆時以秦國為首的秦、魏、燕、越四國進擊齊地,齊能敵否?”
蘇秦這話有些危言聳聽,但不是沒有道理的。
田辟疆好酒色,“有事鐘無豔,無事夏迎春”,其手腕不及其父齊威王之強硬,不過他善於納諫,從善如流,算得上是一個有作為的君主。
當然了,田辟疆的缺點還是有的,譬如外寬內忌,做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義!
“這……”
“大王,齊燕有世仇,然如何化解這段世仇,使燕國摒棄秦、趙,站到我齊國這一邊?無他,利益也!大王可以將平舒、高陽、河間等十座城池還與燕國,結好燕國,如此一來,燕必合縱,與齊化乾戈為玉帛。”
田辟疆蹙眉道“季子,這十座城池,乃是我齊國犧牲了許多將士的性命換來的,來之不易,怎能輕易舍棄?”
“大王明鑒。燕人性情暴烈,嫉惡如仇,他們見不慣齊國占據自己的地盤,故而屢屢生亂,拒絕大齊上交賦稅,不服勞役,乃至於逃入深山老林,不食齊粟。大王要這樣的地盤何用?”
聞言,田辟疆暗自尋思了一下,似乎真是這麼一個道理。
平舒、高陽、河間等十座城池,那是在七年前的子之之亂中,齊國趁火打劫,占領下的燕國城池。
本來齊軍攻破薊城,毀其宗廟,遷其重器,已經把燕國搞得快亡國了,誰知道以趙、秦二國為首的諸侯們極力反對齊國滅燕,甚至不惜陳兵於齊國邊境,把燕王職推上王位,迫使齊軍退兵。
雖是退兵了,但齊國也不能太過吃虧。
故而當時田辟疆就要了燕國的十座城池。說真的,當時齊國破燕不要太容易!
當是時,齊國乘燕國內亂,派匡章率兵十萬,從渤海進發,進攻燕國。燕國人都痛恨子之,紛紛開城迎接齊軍,五十日以內,直破燕都。齊軍攻占燕國後,並無撤回之意。
匡章不管束軍隊,士卒欺淩百姓,燕人紛紛起來反抗,驅逐齊軍。匡章站不住腳,隻好帶兵回到齊國。
但田辟疆之所以如此忌憚秦國,畏懼秦魏之連橫,還是因為三年前的濮水之敗!
話說楚王熊槐聽信張儀的鬼話,絕齊,還命令景翠率軍駐於齊楚邊境。
為破僵局,齊王田辟疆不得不命匡章率齊宋聯軍攻魏,魏向秦求救。而後秦勝楚於丹陽,遂派兵救魏伐燕地。
接著宋王子偃與秦連橫,宋軍撤退,秦軍樗裡疾部迅速進入宋軍陣地,齊軍防線一側空虛,導致齊軍在濮水一戰中失利。匡章敗逃,燕國這才複國的。
趙王雍是擁立了燕王姬職,並出兵把他一路護送回到燕國沒錯,但是真正讓燕國得以複國的,還是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