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有銳士!
在三公之下,周王室還有六卿、五官分掌國家事務,在他們之下是大都、小伯、藝人、表臣百司、太史、尹伯、庶常吉士等較為低級的官員。
大都,管理諸侯以及周天子宗親們的采邑;小伯,管理卿、大夫的采邑;藝人,泛指有專門技術的如卜、祝、巫師、工師等官員。
表臣百司,泛指在六卿、五官府上執行具體事務的低級官吏。
太史,撰寫國史、記錄周天子和百官舉止,草撰周天子的冊命;尹伯,位次五官的總執行官;庶常吉士,位次大夫,是最低級的世襲官員。
周天子除了朝臣之外,還保留了很多專門管理王室內務的官員,如虎賁、綴衣、趣馬、小尹、左右攜仆、百司、庶府等。
虎賁,周王的禁軍。
綴衣,管理王室的衣服裝飾,與後世的尚衣相仿。
趣馬,管理王室車馬。
小尹,總管一類事務的王室總管。
攜仆,管理王室日常使用的各類器物;百司,執行各類勤雜事務的小官吏。
庶府,管理王室財物。
周王室的官製體態原本是如此臃腫的,早就應該被裁撤。事實上早已被裁撤了許多官位,隻不過,是周天子迫於無奈裁撤的!
沒辦法,以周王室的微薄收入,實在無法供養這麼多的大臣。周天子自己都得節衣縮食的,還在乎什麼排場?
再者說,周王室早已今非昔比,國土漸漸縮水,周天子混得跟個縣令一般,如何要那麼多的官員?
一見到天子姬延,東周公與西周公就躬身行禮道“臣姬根參見陛下!陛下萬年!”
如今天下諸侯幾乎都已稱王,王的尊號可謂是爛大街了。但姬延不一樣,他是天子,也是周王,平日裡可以稱之為“王上”、“大王”,但是為了表示敬重他,稱呼“陛下”是最好不過的。
天子陛下!
蓋因古時帝王的衛士就在陛下兩側進行戒備。
“陛下”是臣子對帝王的尊稱。當帝王與臣子談話時,不敢直呼天子,必須先呼台階下的侍者而告之。
因而稱“陛下”,意思是通過在你台階下的臣屬向你傳達卑者話,表示卑者向尊者進言!
“東周公和西周公來了?快,賜座。”
“謝陛下!”
等到姬根與姬共之各自落座,天子姬延又道“二位周公,你們終於來了。眼下秦軍犯我疆界,來勢洶洶,寡人聽聞,秦王更是要親自駕臨雒陽,名義上是來朝拜寡人的,可是誰又看不出定是秦王對於九鼎寶器又起了覬覦之心?寡人如何自處,請二三子賜教。”
“賜教不敢當。”西周公姬共之首先回答道“陛下,臣以為秦王可能是對太廟外麵的九鼎起了歹心,一如昔日楚莊王問鼎一般,欲窺周室也。但秦王必然無滅周之意,也不敢存有滅周之心!”
東周公姬根亦是道“陛下,西周公所言極是。當年楚莊王借著討伐陸渾戎的旗號,率兵進抵雒陽城郊,繼位不久的定王派王孫滿慰勞。名為慰勞,實為探視。當時楚莊王就問鼎之輕重,王孫滿聽出了弦外之音,他不卑不亢地答道‘一個國家的興亡在德義的有無,不在乎鼎的大小輕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