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有銳士!
蜀郡相繼發生地震、洪澇,並起民變,群臣請奏鎮壓與賑災,秦王蕩下令賑災之後,決定巡視蜀地。
蜀地的百姓極力反對修建都江堰,認為冒犯了鬼神才會導致災害,以至於罷工或者逃入深山當中,或者聚在府衙鬨事。秦君駟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若是他坐視蜀郡的情況繼續惡化下去,極有可能激起民亂,唯有武力鎮壓才好使了。
為此,秦王蕩火速趕往蜀郡,隻帶著孟賁、任鄙二人,出巡的隊伍則是跟在身後。
梓潼。
梓潼之名,源於夏商。
梓潼原名尼陳山,為夏禹治水疏理河道而陳放泥土的地方,故名尼陳山。
夏禹治水因與江河相處,欲造獨木舟,知尼陳山有梓木,徑一丈二寸,令匠者伐之,梓樹不伏,化為童子,禹責而伐之。
先民以梓樹為童子所化,即改尼陳山為梓潼山,因蛇水繞山,以水為表,故名梓潼。
蛇水亦因此而名梓潼水,秦國於此置縣亦以此為縣名,其名實含梓樹與童子相互變換之意。
梓潼原屬蜀國領地,公元前316年秋,惠文王遣張儀、司馬錯、都尉墨伐蜀。蜀王開明十二世負力親率蜀軍至苴地,抗拒秦軍。
蜀王之弟葭萌背叛蜀國,倒戈附秦。蜀軍戰敗,退至梓潼,與秦軍再戰。蜀軍大將五丁戰死梓潼。
蜀王負力率敗軍退至武陽,為秦軍殺害。其相、傅及太子退至逢鄉,亦為秦軍所殺。蜀王子率殘部南逃,蜀國亡。梓潼即入於秦國版圖。
秦王蕩即位之後,便在蜀地實行郡縣製,置蜀郡,劃蜀地為三十一縣,梓潼縣始置,隸屬秦國蜀郡。
此時,梓潼爆發了百年難得一見的特大洪災。
轟隆隆的洪水決堤,宛如猛獸一般吞沒著梓潼的屋舍、城牆,稍微矮一點的山丘都不能幸免於難,為滔滔洪水所吞噬。
轉眼之間,梓潼就成了汪洋大海,成了人間煉獄。
來不及逃跑的百姓伴隨著房屋的衝垮被卷入水中,成了浮屍。百姓流離失所,苦不堪言。
秦王蕩趕到梓潼之時,看見的就是這樣的一種悲慘的景象。
“啊!救命!”
“誰來救救我!”
“我不想死啊!格老子的!”
秦王蕩雖然很想對那些已經溺水的百姓施以援手,但是很可惜,他並不會遊泳,身邊的孟賁倒是一個“浪裡白條”,水性不錯,不過在這個時候,誰敢下水救人?
這麼大的洪水,這麼遠的距離,能把人救上來自己都要沒命。何必為了救一個陌生人,搭上自己的命?彆到時候都葬身魚腹了!
秦王蕩與孟賁、任鄙二人換了一身災民的衣裳,混在人群裡。
此時洪水還沒退去,不過官府早已搭建起施粥棚。
話說梓潼的洪災是早就發生的,時來時退,持續了兩個月之久,斷斷續續的。
梓潼又是比較接近金牛道,比較接近關中的,是關中進入蜀地的必經之路,故而從關中運送到蜀郡的賑災糧都會第一時間送到梓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