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有銳士!
將貪官汙吏與奸商及其親眷一百多人全部處死之後,在秦王蕩的督促之下,梓潼縣立即搬出白氏糧店的糧食賑濟災民。
秦王蕩在蜀郡守張若等人的陪同之下,又出巡到城郊,探訪賑災的情況。
施粥棚前,以及排著長龍一般的隊伍,隻不過災民更多,施粥棚更多,分量也夠足而已。
“王上。”
秦王蕩來到施粥棚那裡,拿過一隻鍋勺,往大鐵鍋那裡舀了一下,掃了一眼,眉頭頓時一皺。
看見秦王蕩這個模樣,包括張若在內,隨行的官吏都不禁提心吊膽起來。對於這位愛民如子,又殺伐果斷的君王,官吏們都無不敬畏有加。
盧渭、白龍等人剛剛被處死,這是血淋淋的前車之鑒啊!
“王上,有什麼問題嗎?”張若惴惴不安的問道。
秦王蕩將鍋勺放到一邊,拍了拍手道“不行。張若你看,這一鍋粥裡麵放的米粟是不少,但還不足以讓災民吃飽,甚至是半飽都不行。”
“這……”張若硬著頭皮回道“王上,這是按照咱們過去賑災的標準來的。再者,災民無所事事,吃那麼飽且不說賑災糧夠不夠,災民吃飽了很容易生出事端,那不是白白浪費了嗎?”
聞言,秦王蕩微微頷首道“張若,你所言不虛。不過,寡人可不能讓災民無所事事,秦國不養閒人。”
“王上的意思是?”
“以工代賑。正好,梓潼洪澇,其堤壩必須要重新修築,需要不少的人手,這些災民正好能充當勞役。”
秦王蕩隨即又在一眾宿衛的簇擁之下,走出施粥棚,登上一處小土丘,衝著已經將目光放到自己身上的災民朗聲道“二三子!請過來聽寡人一言!”
災民們紛紛靠攏過去,看一看秦王蕩究竟意欲何為。
這時,得了秦王蕩吩咐的宿衛,就將一口大鐵鍋的粥米都抬到小土丘上麵。
秦王蕩拿著一隻鍋勺,舀出一鍋勺的粥米,高聲道“二三子,你們現在吃得飽嗎?”
一聽這話,災民們都隻敢在下麵交頭接耳,竊竊私語。
“梓潼乃至於蜀郡,今年發生了百年難得一見的洪澇、地動,災民遍地,顛沛流離,民不聊生!有些地方偏遠,官府一時無法開倉放糧,賑濟災民,災民因而隻能背井離鄉,四處流浪!二三子也想如此嗎?”
“不想!不想!”
災民們頓時為之感染,紛紛回應。
“王上!咱們不願離開故土!這片土地,是我們世世代代生活的地方!自我高祖父開始,已經在梓潼定居近兩百年!如何還能離開?那樣咱們豈不是一無所有?”
“是啊!故土難離!請王上莫要遷徙我等!”
“背井離鄉之苦實在難以忍受。請王上憐憫!”
一眾災民頓時紛紛下跪,乞求秦王蕩不逼迫他們遷走。
這些災民的心裡都很清楚,按照秦王蕩的尿性,以及秦國過去的種種針對於新開辟之地的民眾的做法,大抵上隻有兩種。
一種是驅逐出境,一種是將民眾遷到偏遠的邊境地區,屯墾戍邊。
在秦惠文王時代,秦國屢屢東出,攻占魏之河西、河東,韓國的武遂、三川等地,其針對魏國百姓與韓國百姓的做法,基本上就是驅逐,然後將老秦人遷到那裡去,宣示自己的主權。
為何?
蓋因那些地方的百姓常年處於敵國的統治,人心很難歸附,不時的就出現百姓暴動的事情,秦國實在不勝其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