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宣布,我公司‘農牧一體化立體式生態養殖’實驗樓正式完成封頂!”
與此同時,孟山牧業。
隨著老孟的這一聲宣布,幾位公司領導和鄉鎮代表共同剪彩,現場“啪啪啪”響起一片稀稀拉拉的掌聲。
就這樣,世界上第一座“農牧一體化立體式生態養殖樓”,在有些寒酸的寥寥幾朵禮炮煙花中,完成了封頂儀式……
“孟經理,你們這個建築的名字倒是有些奇怪,農業就農業,牧業就牧業,什麼叫農牧一體化?
我聽了半天也沒明白這棟樓到底是用來乾嘛的?”
貴賓席上,前來祝賀的李縣長指著那棟12層樓高,幾乎沒有什麼窗戶結構的水泥鋼筋主體,一臉親近的朝老孟問道。
雖說之前有過一些“誤會”,不過經過京城領導的“開導”,這位李縣長已經與孟山牧業冰釋前嫌。
在聽說孟山牧業是國家級重大項目的主要生豬供應商之後,那更是幾乎把孟山牧業當祖宗一樣供起來。
現在哪怕是政府辦公樓停水停電,孟山牧業那都是照常經營,絲毫不受影響,享受的完全是當地企業的待遇!
“這個……簡單來說,就是上層養豬,下層種菜,完了菜還能用來養豬,很環保的一種高科技養殖樓,基本不會產生環境汙染問題。”
麵對李縣長的問題,老孟隻能儘量用通俗的語句囫圇解釋了一下。
實際上,他最近也還在惡補學習中。
所謂的“農牧一體化立體式生態養殖”,就是最大限度利用各種養殖副產物,實現可循環利用的一種生態技術。
雖然總部已經派了技術人員過來組織培訓,不過這種聞所未聞,很有些超前的生態養殖模式,依舊讓老孟覺得不明覺厲。
甚至有些懷疑,以現在的技術,真的有辦法實現這種程度的養殖模式?
“那……這棟樓的造價大概多少?”
汙染不汙染的李縣長不關心,他關心的是這棟樓的經濟價值……
“嗯……大概3個億左右。”
“噗!多……多少?”李縣長剛到嘴邊的茶差點噴出來。
“3個億。”老孟臉色也有些古怪道。
雖然早知道二期工程投資至少在10億以上,不過嘴巴裡蹦出億這個單位,還是讓老孟有些不適應。
“就這棟樓?3個億?孟經理,你沒在開玩笑吧?”
“當然沒有,這建築主體當然值不了多少錢,也就是地基牢固點,水泥厚了點,鋼筋粗了點,造價不會超過3000萬,重點是裡麵的各種自動化設備……”
“立體式生態養殖樓”,以及仿造末日遊輪打造的“立體化生態養殖船”,都是孟浪為人類文明保留火種的“後勤基地”。
這棟實驗樓,包括競標中的那艘“養殖船”,其實都是第一批的“樣板間”。
它們的作用就是先行探路,為以後大規模推廣進行第一次經驗積累。
隻不過養殖船比起養殖樓,還多了“海洋漁業”這一循環體係。
它們的內部統一采用封閉式管理,各樓層溫度、濕度等可自動調節。
並且使用了風水光等綜合新能源設備,完全實現零排放,零汙染的可循環利用能源係統。
其上層的喂料、排糞等操作都通過自動化控製完成,每層樓是一個獨立的集約化養殖場,可避免人員、物資、牲畜在各層間交叉流動,從而有效阻斷疾病傳播。
養殖的糞便和廢料,可以作為下層有機生態蔬菜作物種植的養料。
下層則采用了全自動化的立體式滴灌無土栽培,畝產遠超傳統種植業,又可以種植大豆等豬飼料,反過來作為養殖飼料。
不僅如此,還能因地製宜,根據市場個性化定製每個樓層的養殖種類。
說的簡單,但其中養殖種類的選擇,必須形成一個半獨立的小型生態係統,這才是真正考驗技術的東西。
當然,還有最為關鍵的係統架構和內部全自動物流,以及搭載的半人工智能……
它看似簡單,實際上“技術壁壘”卻十分高端!
按照設計,這一棟12層樓的最大容納量為2萬頭生豬,預計年出欄生豬4萬頭,但是最低隻需要10個工人進行管理,基本實現全自動化。
正所謂窮人靠變異,富人靠科技,裡麵需要用到的各種高科技自動化設備自然價值不菲……
“什麼設備需要這麼多錢啊?”李縣長有些不信。
就12層樓,3個億?你金子做的設備啊?
“這個……包括自動清洗、自動投料、自動采摘、自動殺蟲,還有自動識彆、數字化、智能化統籌管理……”
老孟最近死記硬背,倒是背下來不少專業名詞。
雖然技術細節或許搞不明白,不過不妨礙他拿出來繞暈業餘人士……
“停停停!孟經理,你就簡單說說,這樓它到底能乾嘛?”李縣長明顯被成功繞暈。
“嗯……”老孟想了想,想起內部培訓資料裡麵印象最深的某個功能……
“李縣長,人臉識彆您聽過吧?”
“這當然聽過啊,聽說現在大城市逛超市都隻需要刷臉了嘛!”
“嗯……這棟樓它能‘豬臉識彆’……”
“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