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去愛城裡的姑娘!
九龍市的工商聯副主席英名山說道“中國的汽車總有一天要論斤賣。”
這話沒毛病,但他也沒說多少錢一斤啊。
可能他是想表達,未來中國的汽車會很便宜吧。
他原來是做摩托的。
再之前,他是一名記者,從九龍市另一位從摩托車維修工發家的摩托大亨那裡騙來一個老婆和公司。
老婆是人家的侄女,公司是人家出資成立的,他全倒騰到自己名下了。
為什麼說“知識越多越反動?”瞧這些個知識分子都乾的啥!
他一路順風順水,成立足球俱樂部,還拿過足協杯冠軍,公司上市,自己乾到市工商聯副主席。功成名就,把摩托開到越南遍地都是還不足,要造車。
幾乎每一個有理想的中國企業家都有一個造車夢。
我們公司的老板也這樣。
造車的牌照不好拿,他就和南部汽車集團合作,開發的第一輛汽車就是我前麵提到的我們葉專員開的“新雅途”汽車。
這輛車是個早產兒,按照傳統的開發,試產,量產,投放周期,它應該還在車間裡,但它已經滿街跑了。
這裡就凸顯出民營企業家的短視。
其實也是沒有辦法,說到最後,還是因為兩個字缺錢。
由於現金流緊張,我們老板就急於將新車投放市場,換取現金。
但南部汽車集團不乾啊。人家是老牌汽車公司,不能乾砸牌子的事。汽車研發周期、檢測周期、試產、量產周期都不足,一旦出現實質性毛病,那就是車毀人亡啊!中國人講的是“人命關天”,這可是天大的事!不能這麼乾!
咱老板一意孤行,然後隻好一拍兩散。
所以就造了這麼一輛車。
造車失敗。
老板就總結經驗教訓,發現自己不能乾不熟悉的事。這造車跨度太大,步子邁大了,扯著筋了。
思來想去,乾自己熟悉的吧渠道下沉!建大賣場。
這個社會是這樣的,有錢賺的地方,大家都分點兒,互相也照應著點兒,你好我也好,他也好。這樣,眾人拾柴火焰高。這就是規矩!
沒人定這規矩,但隻要你是中國人,你就得守這規矩。壞了規矩,可就不是小事了!
老板搞渠道下沉,就壞規矩了。
以前,他把貨發給經銷商,經銷商還分國包、省包、地包,經銷商拿貨進入大賣場,這就是生態鏈。他自己建大賣場了,還全國同時開建,一年內要建一百家大賣場。
這樣,這些國包、省包、地包的經銷商,以及以前合作的大賣場就被他給甩開了。
產品直接到用戶手中,不讓中間商賺差價!廣告詞是不是很熟悉?當時還沒這麼宣傳,因為不敢。大家都得吃飯,都得活!
由於造車失敗,公司損失很大。那是重工業啊,上個生產線,投入是很大的。說不乾了就不乾了,那就是血虧啊!老板就想在大賣場這塊兒撈回來。
怎麼看他都像在牌桌上賭輸了的賭徒。
但他是老板,董事長,他的思想就是公司的戰略。
建大賣場的戰略定下來後,全國同時開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