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能使判讀專家得以相互印證,從而使得人們對金星有進一步的了解。
1990年2月飛往木星的“伽利略”號探測器途徑金星,成功地拍攝金星的紫外紅外波段的圖像,而照片上顯示金星大氣頂部的硫酸雲霧,透過紫外光非常突出。
不存在的衛星:
在過去,人們曾經認為金星有一個衛星,名叫尼斯,以埃及女神塞斯(沒有凡人看過她麵紗下的臉)命名。
它的首次發現,是由披薩國家出生的舉手白旗國天文學家喬凡尼·多美尼科·卡西尼,在1672年完成的。
天文學家對尼斯的零星觀察一直持續到1982年,但是這些觀察之後受到了懷疑,因為實際上是其它昏暗的星體,在巧合的時間出現於恰好的位置上所以認為金星沒有衛星。
雖然小行星2002ve68,維持著與它相似的軌道,但是金星還沒有天然的衛星。
依據加理工學院的alexalei和davidstevenn兩人對早期太陽係研究所建立的模型顯示,在數十億年前,經由巨大的撞擊事件,金星曾至少有過一顆衛星。
而依據alei和stevenn的說法,大約過了一千萬年後,另一次的撞擊,改變了這顆行星的轉向,使得金星的衛星逐漸受到螺旋向內,直到與金星碰撞並合而為一。
如果後續的碰撞創造出衛星,它們也會被相同的方法吸收掉。alei和stevenn的研究,科學界是否會接納,也依然是情況未明。
溫度:
由於金星上強烈的溫室效應,致使金星表麵溫度平均為464攝氏度,且基本上沒有地區、季節、晝夜的差彆。
在近赤道的低地,金星的表麵極限溫度可高達500攝氏度。
盾狀火山馬特山附近ganis丘陵,為金星表麵溫度最高的地區,約為527827攝氏度,而麥克斯韋山脈頂部為金星表麵溫度最低點,約為380攝氏度。
金星上溫度最低的區域是雲層頂端,大約為45攝氏度。
金星的天空是橙黃色的。
金星上也有雷電,曾經記錄到的最大一次閃電,持續了15分鐘。
金星的大氣主要由二氧化碳組成,並含有少量的氮氣。
而金星的大氣壓強非常大,為地球的92倍,相當於地球海洋中1千米深度時的壓強。
大量二氧化碳的存在,會使得溫室效應在金星上大規模地進行著。
如果沒有這樣的溫室效應,溫度可能會下降400c。
而在近赤道的低地,金星的表麵極限溫度可高達500c。
這使得金星的表麵溫度,甚至高於水星。
雖然它離太陽的距離,要比水星大的兩倍,並且得到的陽光,隻有水星的四分之一,一般高空的光照強度為26139\2,表麵為10711\2。
儘管金星的自轉很慢,如金星的“一天”比金星的“一年”還要長,赤道地帶的旋轉速度隻有每小時65千米。
但是由於熱慣性和濃密大氣的對流,晝夜溫差並不大。
大氣上層的風,隻要4天就能繞金星一周來均勻的傳遞熱量。
金星濃厚的雲層把大部分陽光都反射回了太空,所以金星表麵接受到的太陽光,比較少,大部分陽光都不能直接到達金星表麵。
而金星熱輻射反射率大約是60,可見光反射率就更大。
雖然金星比地球離太陽的距離要近,它表麵所得光照卻比地球少。
所以如果沒有溫室效應作用,金星表麵溫度就會和地球很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