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朝後,內閣三人組,徐階、高拱、張居正三人結伴而行。
徐階歎息道“想不到蕭風就這麼走了,他倒真是拿得起放得下,老夫之前確實是小看他了。”
高拱輕聲道“此時走其實是最好的,他身為親王,位高權重,古來親王也未有如此權勢的。
蕭風何等聰明,在與萬歲情深義厚時急流勇退,好過彌子瑕分桃之悲。”
一般人聽見彌子瑕分桃,隻會以為是在說兩個男人的龍陽之好,卻不知高拱此話中的深意。
又到了廣受讀者喜愛的科普時間了……
斷袖分桃,其實是兩個故事,因為講的都是雙管齊下的故事,所以往往被人們相提並論。
斷袖之癖指的是西漢的漢哀帝與董賢哀帝要起身上朝,但是睡在旁邊的董賢卻壓住了他的一個衣袖。
哀帝不忍叫醒董賢,於是割斷了被董賢壓住的袖子上朝去了。重點倆人睡在了一起……
而分桃則是講春秋的衛靈公與彌子瑕。彌子瑕在果園中摘了個桃子,自己先嘗甜不甜,然後將最甜的分給衛靈公吃。
衛靈公當時十分感動,對彆人說“彌子瑕是多麼愛我啊,要挑出最好的桃子來給我吃。”
可很少有人知道分桃故事的最後結局。多年之後,彌子瑕年老色衰,再也不是當初那個少年。
有一天衛靈公忽然就翻起了舊賬“媽的,彌子瑕太過無禮狂妄,當年竟然敢讓我吃他吃剩下的桃子!給我乾了他!”
科普中的科普衛靈公和彌子瑕分桃吃,乃至雙管齊下的事兒,在正史中並無記載,而是出自《韓非子》。
而眾所周知,韓非是個口無遮攔的家夥,為了講道理經常說一些真假難分的事兒。
比如是否真有人因為守株待兔連地都不種了,這事兒就讓人很難置信。
正史中記載的彌子瑕,是衛靈公信任重用的大臣,號稱“智足治千乘,信足以守之”,所以衛靈公“愛而任之”。
由此可見,不止女明星容易被懷疑靠睡覺上位,就是男的長得太好看了,也會被人懷疑事業裡有水分……
所以高拱此時說這話的意思,是說蕭風此時和嘉靖的感情好到了極點,但未必將來就能一直維持,這樣急流勇退,是智者所為。
張居正則有些鬱悶“我總感覺王爺還有很多讓大明更興盛的辦法,他又那麼年輕,就這麼離開,或是他個人之福,卻絕非大明之福啊。”
徐階搖頭道“太嶽啊,你還是有些年輕啊。蕭風帶著家人離去,其實更多是在趨吉避禍啊。”
張居正一愣“老師,你這就有些危言聳聽了吧。王爺與萬歲感情深篤,對大明有功無過。
而且王爺潔身自好,深得民心,與那些宗室王爺截然不同,自身絕沒有取禍之道。
高大人說王爺激流勇退,免得將來與萬歲感情變弱時彼此不美,還可以理解。
但老師說王爺是為了趨吉避禍,學生卻實在難以苟同。王爺他何禍之有呢?”
徐階歎了口氣“太嶽啊,蕭風這些年來確實為大明做了很多事兒,大明如今國運昌隆,蕭風功不可沒。
可古人有句話,叫寧在直中取,不可曲中求。蕭風為了大明,不得不曲中求道,一開始就埋下了禍根。
你想想看,他從最早進入朝堂,到後麵鬥倒嚴黨,推行技科科舉,改革宗室製度,林林種種,靠的都是什麼?”
張居正一愣,他恍然大悟“靠的是萬歲的支持。而萬歲的支持,一開始就是來自於以國運助修道。”
徐階點頭道“修道成仙之事,終歸虛妄。可這希望支撐著萬歲對蕭風的信任,也支撐著萬歲和蕭風的感情。
若是有一天,萬歲發現自己修道成仙無望,他定會震怒。因為他會覺得自己一直在被欺騙。
但他不會倒行逆施,毀掉那些讓國運昌盛的政策。因為大明昌盛了,對萬歲也是好事,那可是千古一帝啊!
他的怒火隻會留給蕭風,雖然他知道蕭風是為大明好,但那種被戲耍的感覺,是萬歲最不能容忍的。”
張居正黯然不語,他和徐階一樣,一直對萬歲能修道成仙,白日飛升這事兒從來不信。
哪怕是後來蕭風測字神驗,求雨成功,他們也不信。退一萬步說,他們就算蕭風將來有一天能飛升,也不信萬歲能飛升。
蕭風那畢竟是測字求雨,死而複生的家夥,在他身上發生啥事兒似乎都有可能了。可萬歲……
萬歲前些年乾的事兒實在不是太光彩,嚴黨的罪孽至少有一小半得算在他頭上,他憑什麼成仙?
佛家可能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這一說兒,道家有嗎?萬歲就是真能飛升,估計也是仙界搞了個帶病提拔……
子不語怪力亂神,讀書人不信佛祖神仙,內閣眾人一直相信,天上可能有神仙,蕭風也可能確實在仙界留過學。
但神仙不會管人間的事兒,人常說人妖殊途,其實人仙也是殊途吧。人真成了仙,那看人還是人嗎?還有心情管人間之事嗎?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