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無甲子,寒儘不知年。
之前提起了,如今距離至妙宮獲得息壤已經過去了六十年。
這六十年的時間裡,恭國修真界發生了不少變化。
首先是勢力格局方麵的變化,因為遁甲宗宗主身死。
遁甲宗被踢下了恭國頂尖勢力的寶座,曾經的兩家勢力分庭抗禮的局麵不再。
如今恭國之內的形勢,乃是至妙宮一家勢力獨大。
並且,憑借息壤之便。
在這六十年的時間裡,至妙宮進一步拉開了與恭國其他勢力的差距。
單就體量而言,至妙宮完全就是一個巨無霸。
即便是恭國所有一流勢力的修士加在一起,都不見得有至妙宮一家勢力人多。
而這就是息壤所帶來的修煉資源加持,在這六十年時間裡所引起的量變。
雖然修士數量再怎麼多,對於高階修士而言,都不過是隨手可滅的螻蟻。
但是,量變是能夠引起質變的。
奏國為什麼能夠吊打隔壁的巧國,還不是因為全民修真的關係。
使得國內修士基數足夠大,從而讓高階修士的數量壓倒性的占據了上風。
可以預見,隻要給至妙宮足夠長的時間。
這個勢力最終可以成長為,一個縮小版的奏國。
雖不見得能夠壓製周邊國家,但是做到以一家勢力統禦恭國全境,還是有希望達成的。
這也是作為至妙宮當代宮主的張如山,除了修煉以外,最希望看到的。
不過,這其中還有一個隱患,一直橫在張如山的心頭。
六十年前為了清除仇敵,在雁國方麵的鼓動下,張如山將遁甲宗宗主身死的罪責,全部扣到了師弋的頭上。
原本張如山以為,在發動了恭國全境的圍剿。
以十名高階修士的實力,怎麼也能將師弋給直接按死了。
可最終的結果,卻大大出乎了張如山的預料。
派出的高階修士空手而歸不說,十人之中至妙宮方麵的兩名高階修士,還全部死在了對方的手上。
初聞這個結果的時候,張如山簡直不敢相信他的耳朵。
區區一介中階修士,越階反殺高階存在已經足夠驚世駭俗了。
對方居然能夠在十名高階修士的圍攻之下又殺兩人,這完全不該發生在正常情況之下。
張如山不得不懷疑,是不是隨行的其他高階修士太過懈怠,才給了對方可乘之機。
隨後,張如山就親自出馬。
帶了恭國各家勢力近五十名高階修士,去往範國的火山口附近,對師弋進行圍堵。
無論是恭國其他勢力懈怠,還是師弋當真有抵擋十名高階修士的實力,在張如山看來當時這一行都必不可少。
作為恭國唯一的一個頂尖勢力,其他門派不服管束,那自然是需要展示至妙宮強橫實力和號召力的。
隻有這樣,才能在遁甲宗倒下之後,穩固至妙宮在恭國的統治地位。
而如果師弋當真有那種誇張的實力,在兩方仇怨已結的情況下。
那自然更應該趁早將對方給滅掉,以免引起後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