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弋的聲音並不大,可是在傳入眼前一眾藤道修士的耳中之時,卻如同晴天霹靂一般。
尤其是那領頭之人,更是在聞言之後,臉色變得一片煞白。
修真界有言,高階存在作為個體偉力的巔峰不可輕辱。
在修真界這樣一個等級森嚴的地方,弱小便是原罪。
實力為尊是一條,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鐵則。
而境界越高實力便越強,這是很正常的事情。
尤其是進入高階之後,暴增的神識,對於中低階的壓製,可以說是絕對且難以抵抗的。
這導致大多數中低階修士,對於高階修士那完全是談之色變。
師弋在尚未進階胎神境之前,雖然也知道高階修士的厲害。
但是,也僅僅限於知曉而已。
師弋在當時,並沒有感覺到來自高階修士的威脅。
師弋真正遭遇高階敵人,那還要從方隱川算起。
在那之前,師弋基本上沒有遭遇過高階存在。
這個遭遇高階的概率,可以說並不算高。
師弋真正頻繁接觸高階,那也是在討伐血神宗宗主之時。
而那個時候,師弋已經不怎麼忌憚高階修士了。
如果排除這方麵因素不談,師弋遇到高階很少的原因,則在於師弋乃是一名散修。
眾所周知,散修要比勢力修士難混的多。
雖然高階散修在麵對修真勢力時,已經可以處在一個對等的地位之上。
但是,修真勢力卻並不會對高階散修太過忌憚。
因為相比於勢力高階,高階散修的數量那是十分稀少的。
師弋身為散修,一直在世界各國遊蕩。
想要碰到高階散修,那完全就是大海撈針。
勢力高階的活動範圍,大多局限於宗門內外。
有些勢力高階不要說像師弋這樣,各個國家到處跑了。
他們之中有些甚至是國內稍遠一些的地方,都沒有去過。
這其中固然有日常修煉,工作繁瑣脫不開身的關係。
畢竟,升至高階以後,就連丹藥都需要高階修士自己操辦。
隨後接踵而至的是,與煉丹相關的高階輔助符籙。
單單是這兩項,都能夠讓高階修士忙得不可開交。
除了這個原因之外,勢力高階大多有符契在身。
一般情況下,他們也不可能舍了門派駐地到處亂跑。
而這兩個原因加起來,就使得身處外界的高階存在十分罕見。
師弋一個散修,在外界自然也不可能遭遇太多的高階。
這個原因就使得,當初師弋雖然知曉高階修士很厲害。
但是,也僅僅存在這種印象。
這就好像一個凡人,知曉老虎很厲害。
可是,如果凡人根本就沒有見過老虎的話,那自然不可能擔心老虎會將他吃掉。
以此類比起師弋,當年師弋雖然也同樣知道高階修士很厲害。
但是,在出現血神宗宗主這個敵人之前。
師弋也從來沒有考慮過,將高階修士作為假想敵。
而真到了需要以高階存在為敵的時候,師弋也已經擁有了基本的應對之法。
所以,在師弋的感覺當中。
高階修士強則強已,但是卻並不需要太過區彆對待。
而師弋的這種心態,卻與勢力修士是完全相反的。
散修本就是孤身一人,接觸不到高階存在很正常。
而勢力修士,尤其是身處大勢力的修士。
在接觸高階存在這方麵,要比散修頻繁的多。
畢竟,哪一家稍微大一些的勢力,都會用高階存在。
甚至在各國排名稍微靠前一些的勢力,擁有複數高階都是不什麼稀罕事。
就好像師弋所滅掉的至妙宮一般,這家勢力作為恭國的頂流,高階修士都上兩位數了。
大勢力按時發放的福利固然很香,可在這樣一個存在高階的環境之中。
中低階修士也需要,格外注意他們的言行。
否則的話,稍有不慎就會引來殺身之禍。
高階修士可不全都如同師弋這樣好說話,甚至在這其中的大多數高階,都擁有冷酷且暴虐的一麵。
在戴國天平山上,方隱川能夠揮手之間,殺死一眾爭奪泉水的中階。
還有,當年師弋在雁國殺死了金闕宮門人。
那金闕宮長老在聽聞師弋逃離之後,責怪門下辦事不利,一掌擊斃了門下的一名報信的修士。
高階一言而決中低階修士的生死,可不僅僅是在指代敵人。
如果,有同門犯在高階修士的手上,他們出手同樣也不會客氣。
像金闕宮長老那樣,直接殺死門下弟子。
在大勢力當中,根本就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情。
所以,勢力修士入門之後。
他們的引路之人,往往給他們上的第一課,就是要對高階保持敬畏之心。
否則的話,自己怎麼死的可能都不知道。
其實,這種現象是普遍存在於修真界的各個階層的。
隻是,其他位階沒有像高階壓製中低階那麼明顯。
修真界原本就是一個,以實力為尊的地方。
不同階位之人,就連交流都很困難。
各個階位都已經固化成了,一個獨立且封閉的圈子。
這在當年丸山戰場上,低階與胎息境修士涇渭分明的戰鬥方式,就已經能夠看出一二了。
再有,當年師弋在行棧接取任務時。
那裡為防不同階位之間的修士發生衝突,就連樓層都要完全分開。
甚至,就連樓層順序都存在一定的講究。
由此也能看出,階級在修真界是有多麼的固化。
而門派勢力以流派為根基,將大量修士聚集在一起。
難道他們就能夠讓修士,拋開階級之見麼。
很明顯這是不可能的,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一個門派就算領導者治理的再怎麼好,也不可能讓所有門下全都相親相愛。
所以,高階修士體恤同門的方式。
也僅限於不會在自家基地,動用神識衝擊而已。
如果,當真有門下犯到他們的手上,他們大概率是不會手軟的。
正是這種羊狼共處一室,中低階與高階共存的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