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朝的造反日常!
歸德曹州正鬨得一片沸騰,千裡之外的京畿和府裡,主人家卻是無比的安逸祥和。
自從入冬以來,和珅就接連遇到了好幾處美事。
第一他羊絨上的功勞落到實處了,乾隆帝任他總管內務府三旗官兵事務,賜紫禁城騎馬。
而更重要的是,和珅他在一乾蒙古貴族中落得了不小的好名聲。
與之順利的攀上了關係。這對根基淺薄的和珅來說,助益極大!
第二他太嶽的職務又有新的變動了。
署戶部尚書兼署協辦大學士。
從刑部到戶部,英廉算是小進了一步!
因為戶部漢尚書王際華病逝了。
可這對英廉來說進步意義雖不是很大,可對和珅來說,這卻有著莫大的重要意義。
王際華在戶部呆了多年,權柄甚重,足跟豐升額這個平了大小金川後才來的滿尚書分庭抗禮。英廉來接王際華的班,哪怕不能全部接受王際華留下的遺產,手中的權柄也不會弱了。
豐升額哪怕再看和珅不順眼,有了英廉在那兒站著,他也要給三分顏麵。這就給和珅太重太大的支持了。
最後是蜂窩煤在京城內外的盛行。
這玩意兒對和珅言在官場上的意義不是很大,可在民間就為他搏得太多的好名聲了。
歸根究底便是蜂窩煤實實在在的益處擺在那兒呢。老百姓能體會到其中的好處,自然就感激他的‘發明’者了。
如此的,和大人官場得意,仕途通暢,民間還清譽滿京城,這真是不要太美了。
趙亮的書信這時候被送到,和珅一看龍門協副將陳標,那是一口就應了下。
以他現在的地位,收攏兩個武將進頰囊中並不過分。
而且從兵部調看的履曆見,這陳標還是挺有能力的。
升崖州參將時候,正值黎峒滋事,檄委進剿,足被傷仍奮力追擊,未半載奏捷。可見打仗還是有點能力的。
任龍門協副將時,時值歲饑,軍民乏食,陳標以工代賑,上官賞識其才乾,上奏薦之。
這要是身後有人,現在早就是總兵了。
有能力,有頭腦,資曆還夠,這樣的人再多倆,他也不嫌棄!
“真是時來天地皆同力啊……”
和珅回首過往,現在他自己都有些暈乎乎的。這兩年裡他過的真太順太順了。
當下就修書一封回了趙亮,並在信中做了示意,叫陳標喪事結束,便速回龍門等候消息便是。
而此時的趙亮呢,則在歸德城的東關,看著眼前的烏三娘,覺得自己都有些不敢認了。
這可真是‘烏’三娘啊。
要不是他眼神犀利,他真看不出那蓬頭垢麵的乞丐婆就是往日裡颯爽英姿的烏三娘呢。
果然是江湖兒女,關鍵時候就是豁的出去!
趙亮鎮定的從烏三娘麵前走過,沒有回頭卻能感受得到,有一雙眼睛正緊緊地盯著他背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