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朝的造反日常!
乾隆四十三年年底很快就來臨了。
中原吹刮的寒風大雪並沒有給歸德的熱鬨帶來多大影響,臘月初十,歸德府城南的北沙河畔就傳來了一陣陣的鞭炮響聲,趙家籌建了好一陣子的紡織廠終於開業了。
本來這地方十月份就能竣工的,計劃中是十一月初期就要開業的,可誰也沒想到臨到入秋了,黃河在儀封十六堡漫口150餘丈,黃水所過豫、皖兩省廬舍田禾皆被淹。
這種突發意外大大延遲了廠房等一係列工程的建設。
要不是歸德府隨後的大力支持,知府蔣希宗催促著趙家繼續開工,因為這樣能為其收納大量的災民流民,然後又期盼著紡織廠能早日完工,好正式的去接手大批難民。
俗話說得好,有恒產者有恒心。
紡織廠的活兒很辛苦不假,但也能賺錢不是?
那些災民難民雖然相當一部分人都回歸原土老家了,但滯留於歸德境內的依舊有上萬人之多,這可是一顆大大的炸彈,隨時隨刻都有可能爆炸的。
趙家的紡織廠能收納了一兩千人,這一兩千人再連同其家屬,怕是不把那上萬人的難民群占個七七八八,也至少能戰去六七成吧?
歸德府的壓力可不就年輕極多了?
所以歸德府上上下下都是鼎力支持,甚至紡織廠裡都第一次招募了女工,那消息傳出來了後,立刻就引得不少酸儒腐儒說閒話。
什麼以錢財誘騙女工進廠,上千男女同處於一室,此等汙穢何談貞潔啊。
什麼以奇淫技巧奪取小民口食,亂我法度,係國蠹民賊也……,等等。
如不是蔣希宗一力壓製下,那還真很難耳根清淨,這工程拖延到年後一點也不稀奇。
一百多名安保人員身穿灰色的勁裝,分站在紡織廠的各個角落裡充當保衛,這些人身姿挺拔,讓前來來道賀的一班賓客都看得嘖嘖稱奇。
是個人,在發達了之後都會搞幾個家丁護院。而隨著產業的不斷擴大,那手下家丁護院的數量和質量也會隨之增高,這都是很人之常情的事情。
而且歸德府的很多士紳官員都清楚陳州民團的事兒。
那些人當事情真的來臨的時候能不能起到作用且不去說,可光看架勢還是很唬人的。
“趙老板,恭喜,恭喜!”
“張老爺客氣了,大家同喜!同喜!”
“明堂老弟,恭喜啊!”
“趙大人再開一聚寶盆,更為朝廷解難,兩全其美,真是可喜可賀啊!”
……
開業這天來賀喜的人特彆多,趙亮站在大門口迎客,腮幫子都笑疼了起來。
歸德城內的幾個大家族自不必說,他們都是自家家主親自帶隊前來祝賀的。
恍惚中短短幾年時間,趙家真的是鳥槍換炮了。
還有那些參股的股東,那也是家主親自出麵的。
這幾家人在豫東地界都有著不俗的份量,他們除了祝賀趙亮紡織廠開業,也有順便看看自家產業的意思。誰都知道紡織廠賺錢,趙家才乾幾天生意啊,就賺了個盆滿缽滿,每月剛出廠的布匹不等進庫就被康家人通通拉走了。
那銀子可真是流水一樣淌進了趙家的錢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