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林家打林楚之後就迅速走上了發家之路。不僅也做了甲必丹,還擁有了莊園。
荷蘭人在東印度的經濟就是標準的莊園種植園經濟,本來巴達維亞城外的莊園種植園八成還多是屬於華人的。可一場紅溪慘案,整個巴達維亞華人被屠戮一空,大片的種植園被荷蘭人拿到了手中,林楚作為被荷蘭人確立的標杆人物,便也從中分了一杯羹。
與眼下公館裡那些歐洲裝扮的華人相比,以林家為代表的一小撮華人才是真正的另類,真正背棄祖宗的二鬼子。
而公館裡的這批人隻不過是為了更好的在荷蘭人手下討生活。
從廣義角度上說,在爪窪、蘇門答臘的華人,九成九的人都是為了生活為了生存,他們占據著數量上的絕對優勢。
包括此前說的另一個小群體,他們也是如此。
隻不過一人多就會變得千奇百怪了。
另外一個以陳沛生、陳墾使兄弟為首的小群體,在蔡敦官等人眼中可惡性一點也不弱於雷家、林家。
壓破同胞,吃人血饅頭,這種人他們是羞與為伍的。
西曆1756年開始,荷印總督雅各布·摩塞爾首度提議雇傭中國水手為公司服務。考慮到艦隊缺少歐洲水手,他建議在巴達維亞錨地就地雇傭由自己的船長領導的一幫中國人來為船隻服務。
這一計劃將減輕一些歐洲水手的工作量,或者說是更好的集中高素質的歐洲水手,用於往返於本土與東印度之間的海上遠洋貿易。
也就是從那一年開始,荷蘭東印度公司商船上出現了被雇傭的中國水手。
而時間來到了1781年,第四次英荷戰爭爆發,這導致公司船上的歐洲水手人員更加短缺。
尤其是曆經了一場被蹂躪摩擦的戰爭之後的現在,東印度公司就更加缺乏水手了。
事實上從去年英荷實際停戰之後,巴達維亞就發現船員供應問題已經成為了一個真正的危機。
他們發現整個荷印地區隻有不足500名歐洲水手,其中三分之一的人正在醫院就診而不能從事任何工作。
在過去的兩年還不到的時間中,公司至少損失了1200名海員。
荷蘭人就隻能大規模的招募中國水手了。
而且是每個月十塊銀元的高價,這個價格從明麵上說已經是兩倍於歐洲水手了。
但用屁股都能想到荷蘭人不會這麼好心的,從飲食到衣物,然後還有抵到歐洲後的額外費用,到了歐洲後中國水手就失業了,此後的幾個月裡他們必須自己養活自己,荷蘭人連住宿地都不會免費給他們。所以這就是一個左手倒右手的把戲,更彆說這裡頭還有老板在剝削。
荷蘭人規定,一艘商船上隻多雇傭二十六名中國水手。所以後者是二十六人一夥兒,每一夥人中有一個頭,也就是老板。
老板上頭更有總理承包人的存在,陳沛生、陳墾使兄弟乾的就是這種買賣。
一開始荷蘭人本是打算讓蔡敦官的兒子去承包這項業務的,結果半道上殺出來個陳沛生。通過應承將中國水手每月的工資從10個銀元減少到9個而贏得為公司招募所有幫派的壟斷權。
此舉大大討好了荷蘭人,卻也惹來了蔡敦官為代表的一批人的不屑和鄙視。
這不僅涉及到了生意事,更因為陳沛生的手段,通過壓榨同胞而討好荷蘭人,這太叫人惡心。
現在的問題就在於,公館裡的這些人,他們不知道陳沛生他們會捐出多少啊。
如果陳沛生捐出一百塊,他們則隻捐了五十塊、七十塊,那可就不美了。
自始至終都沒有人想到趙家能頂的過這波高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