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洲的趙家人對於他們這些華人,未嘗不可以引為奧援。
之子莫如父。
蔡崇吉的話誰然沒說全,可蔡敦官也知道他是什麼意思,很不以為然的搖搖頭。
還引以奧援?
這天底下就沒人能靠得住,什麼事兒都隻能靠自己。
他們這些人跟趙家有什麼關係啊?人家憑什麼為了你就跟荷蘭人頂牛啊?
而且巴達維亞並不是整個荷蘭,後者的實力遠遠不是那沉掉的幾艘船就可以概括的,也不是獅子洲的那場小戰鬥能概括的。
荷蘭人要真憤怒起來,集結大群戰艦殺來,就趙家人,他們憑什麼能抵擋?
所以真把荷蘭人惹惱了對趙家也並沒有什麼益處。
趙家人彆看現在占儘優勢,但事情的關鍵不在於趙家占不占優勢,而在於趙家想要拿走多少。
如果太貪婪了,獅子大張口索要了一個讓荷蘭人不能忍受的價格,那最後倒黴的反倒是他們。
趙家人最聰明的選擇,就是索要一個適中的‘價格’,能夠拿到好處,卻也不惹怒荷蘭人,讓他們不至於真的大動乾戈,這樣才是最好的結果。
因為荷蘭人的本土遠在萬裡之外,他們要大動乾戈,那也要付出不小的代價的。尤其是在荷蘭人剛剛吃了敗仗的情況下。
這才是真正的關鍵。
——割荷蘭人一塊肉,卻又不讓他們暴跳如雷,那就需要這塊肉比不得大動乾戈的代價巨大。
這才是這場‘大戲’中的關鍵呢。
哪怕這場議和隻是一場短暫的‘中場休息’。
但如何把握其中的分寸,就趙家那個年紀不大的主事人,他真的能把握的了嗎?
蔡敦官在內心裡搖搖頭。
把一切都看的‘明明白白’的他,不僅知道趙家人這個‘奧援’不是真的奧援,更清楚趙家的前景絕對不美妙。
跟荷蘭人打了那麼多年的交道的他,對荷蘭人的本性是深有體會。
這就是一群貪得無厭又自視甚高的強盜。
彆看他們一口一口天父慈悲,一口一口文明紳士,那儘是扯淡。
荷蘭人從本質上說,就是個隻吃不吐的貔貅,但凡已經落入他們手中的好處,那就不可能再讓他們心甘情願的讓出去。
尤其是對他們看不起的東方人。
不管是南洋的土著還是南洋的華人,這些荷蘭人全都是看不起的,他們從內心裡歧視東方人,自認為隻有西方白人才是文明人,其他的人種則都是不開化的野蠻人。
蔡敦官心裡頭其實很好笑的。因為巴達維亞經常有中國商船抵到,所以他知道國內的富商士紳也是自視甚高,也是把荷蘭人當野蠻人來看的。
這雙方都把對方當野人看待,那最終誰是真正的野人,就隻能看誰的拳頭更硬了。
明末時候荷蘭人不也是幾次侵犯東南海疆,可都被衰弱中的大明給揍回去了,即便是大員也被國姓爺給奪走了,可以說荷蘭人比拳頭的比賽中是失敗者。
但人家依舊把東方人視為野蠻人,尤其是巴達維亞幾次向北邊的大青果派遣使臣,都沒能取得自己所想要的東西之後,他們腦子裡的這一觀念就更不會改變了。
蔡敦官也不認為小小的荷蘭能比得過幅員遼闊的大青果,可他知道荷蘭人在海上的實力,哪怕東印度公司隻是荷蘭的一份子,其所能動員的力量也不是趙家這個近幾年裡才崛起的後起之秀可以挑戰的。
喪失了艦隊之後,巴達維亞眼下很可能會同趙家議和,但這隻是短暫的休戰。
等到來年巴達維亞海上實力重起的時候,那估計也是雙方重新開戰的時候了。那時候趙家人還會是荷蘭人的對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