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朝的造反日常!
臨清城已經一片肅殺。
城守尉富祥作為本地的最高軍事長官,正跟現任臨清知州俞天石立在城頭上眺望著城外的趙軍騎兵。
他們非常有自知之明的放棄了外圍的土城,集中所有的力量縮進了臨清新城。攫欝攫欝
“好像就隻有這麼些馬隊?”
富祥心裡頭激動無比,津門鎮的兵馬已經過了武城,兵力足有三千人,眼看著就要抵到臨清,而趙軍趕到的卻隻有數百騎兵,這簡直是上天在絕境之中又給他了一線生機啊。
俞天石也是一樣的激動。
臨清城內隻有五百八旗,便是把所有的旗人餘丁全部召集,也才七八百人,質量還堪憂的很。
綠營又全被調去魯東了,他手下隻有百十號衙役和二三百名臨清倉的庫丁,這麼點力量如何保得住臨清?
還好津門鎮來得快。
三千兵馬豈能懟不過數百騎兵?而且他們也不是死人,關鍵時刻自然會伸手的。
不過與兩個主官激動的表情不相同,城頭上的八旗兵和糧倉的庫丁是全都緊張的很。
臨清土城裡的無數商戶居民也紛紛逃離。
上次清水教起事給臨清帶來的傷痛他們還記憶猶新,這一回又豈敢還留在土城?
萬一再遇到‘且戰且焚’的慘事,他們可無福消受。
幸好趙軍並不阻攔他們逃走。
而楊壘這個時候也滿是感慨的打量著臨清。
當初他跟隨王倫殺到這裡的時候,那叫一個意氣風發。可誰能料到他們連堅固的臨清城都拿下來了,卻被萬朝興、音濟圖拚死擋住,斷送了北上的道路,也斷送了清水教的前景。
從這裡轉而東去,那隻是慢性死亡。
楊壘這些年見識日廣,對當初的事也越發有了新的認知。
或許從大軍離開臨清轉而向東的那一刻起,他義父就已經死了。
“他娘的,還是晚了一步!”
楊壘身後有人罵道。
“咱們去北邊。”巘戅妙書苑巘戅
楊壘則無所謂一笑,他是騎兵,本就不善攻城。趙亮派他過來的目的也隻是有棗沒棗打三竿,如果能趁著清軍不備搶下城池最好。可要是搶不下,那就移師城北,切斷清軍進援的通道。
臨清城內的清軍也就這麼多了。等後頭的主力趕到了,裡頭的這些個八旗兵們不堪一擊的。
津門鎮的兵馬正在急速往臨清趕,然後在渡口驛的時候接到了消息,說一支趙軍馬隊已經趕到了臨清城北。
領兵的副將丁睿立刻召集了手下軍官商議。
這些人不管是膽怯還是勇敢,腦子都不傻。聽到消息後都立即建議丁睿速速出兵,不然等到趙軍的後續人馬趕到,他們想要進臨清城就難了。
要是真的丟了臨清城,丟了那麼多的糧食,他們還能有好嗎?
臨清磚城北城上槍炮聲響徹雲霄。
捕頭趙五瞥了一眼正舉著腰刀在槍炮聲中大喊大叫的驍騎校,心中暗罵一聲“浪費藥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