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地理地勢很重要,從鄂北的孝感向北,那條直直北上的官道一直通到了郾城,也就是後世的漯河。
但那又如何?
趙亮雖然沒有進軍汝寧府,卻讓彭功昌分出一隊人馬搶占了武勝關。
把這條綿延六百裡的官道攔腰斬斷。
清軍想要進入中原,當然還能走其他的關口。可是官道怎麼辦?
打不開武勝關,利用不了官道,清軍還不如在從襄陽入南陽呢。
趙亮沒有跟著去汝寧府,他要先回陳州一趟。
他這‘一戰’的時間太長了,雖然先前的節節勝利必然能反過來鎮壓了腹地的人心,但現在趙家麵臨的四路大軍,他也隻是戰退了一路,誰敢保證就沒有人起了‘反心’?
畢竟滿清勢大!
所以趙亮是不能自始至終都飄在外頭的,他才是趙家的主心骨。
最好還是搶在那些‘反心’們沒有徹底蕩漾起來之前把這一切都處置好,相比之下,打過長江冒著一定的風險去搶江寧,似乎也不那麼重要了。
滿清在皖北根本就沒有了成建製的兵馬。
皖南鎮綠營都集中在安慶呢,實力大損的壽春鎮豈敢來拈趙亮兵鋒?
陳軍非常囂張的橫穿了整個皖北,一路上五河、鳳陽、懷遠、壽州儘數被拿下,而隻要是縣城、州城沒有那麼恰好的就在淮河邊沿上的,如泗州、潁州、宿州,甚至是距離淮河河道二十來裡路的霍丘縣,早就都沒有去動分毫。
趙亮從壽州帶騎兵部隊北上,沿途路上對潁上、阜陽、太和等縣也是‘秋毫無犯’。
當然,那些地方的官兒也都跟知趣的緊閉城門,坐看趙亮這位當今天下的第一號大反賊從城外經過。
這一路上趙亮的騎兵部隊不僅沒有減少,反而還增添了不少人。
他們就是皖北的撚子。
撚軍可不是到了太平天國時候才開始有的,康麻子時代就已經開始了。
成員主要為農民和手工業者,但領頭的絕對是地方豪強,活動於皖北的淝水和渦河流域。
曆史上到了嘉慶末年,皖北撚子集團日多,小撚子數人、數十人,大撚子一二百人不等。經常在亳州、阜陽、中原、蘇北、齊魯之間護送私鹽,並與清政府發生武裝衝突,後甚而攻城掠地。
現在時候的撚子明顯還沒有發展到那一步,比之鹹豐年間起義的撚軍來更還是個小弟弟。但為趙亮再增添百騎兵卻是小菜一碟。
千多騎兵席卷豫東,隨著距離陳州府日近,那像趙亮示好的地方大戶地主之流就越多。
尤其是界首集,都赫然有人打起了趙家的赤旗,還有人向趙亮下跪叩首,山呼萬歲,這種有些出乎意料的場麵叫曆經了不少大場麵的趙亮都覺很是心情好不激動。
而如此場麵在他進入陳州府後就更是常見了。
趙亮先回了龍路口。
沒有見到趙奶奶和趙爹趙媽,先就看到康莞領著幾個鶯鶯燕燕,再加上嶽父、趙二叔、舅舅等一波人來給他行禮。
趙亮呲溜的從馬背上翻下了,忙上前扶起幾人。
“這可使不得。”這可都是至親。
“這必須使得。”
康橋年心中是很複雜的,彆看女婿連戰連捷,更是把臨清、淮安、揚州這些金銀窩子都給占了,但對京城對滿清他還是充滿了懼怕。
隻是不管怎麼樣他都必須站在自己女婿這邊。
“上下有序,尊卑有彆,豈能亂了禮儀。”
再是長輩的,在趙亮稱王的那一刻起也要乖乖知趣才對,也是這樣,才是真正的長久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