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朝的造反日常!
趙亮的撤兵被滿清大肆的宣揚開來,就跟他們真的打了一場具有轉折意義的大勝仗一樣。但事實上在中原,這種言論卻沒有引起半點的風浪。
因為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了試驗田上。
現在灌漿期已經結束了,小麥的收成如何,一些經驗豐富的老農,用眼一看就能判斷個七七八八——除非是出現連綿陰雨或是大洪水大乾旱,比如中原的衛輝、齊魯的膠東及河西的一些地方。
前兩者是旱災,河西則是連降大雨。
說真的,趙亮拿到河西那邊的消息之後雖然有些哭笑不得——給人的印象就是乾旱缺水的河西下雨下澇了,中原和齊魯卻乾旱了。
但乾旱對於中原和齊魯言總比下雨下澇了強,尤其是中原之地,黃河這條地上懸河可是懸在所有人頭上的一把刀啊。
現在歸屬於皇室直下的水泥廠,其八成的產量都被送到了黃河修大堤。
哪怕叫黃河一直奪淮入海,趙亮也不想看到滔滔黃河水湮沒了整個中原大地。
不過衛輝和膠東的乾旱都是很小的區域性乾旱,與之一河之隔陳州、河洛、歸德等地的試驗田裡,低杆小麥的長勢不要太喜人。
這自然就引起了周邊百姓們的注意了。
何況趙亮也早在報紙上宣布了試驗田種植良種的消息。這一消息刊登的時候根本就沒有引起外界絲毫的關注,不管是士紳富戶還是底層小民,對於趙家宣揚的良種都是嗤之以鼻。
什麼良種啊,淨是扯淡。
老百姓種了上千年的小麥,不都是一個樣麼。
然而現在就不一樣了。
當低杆小麥真正顯露出自己與高杆小麥的最直接差異的時候,就已經把無數目光吸引了來。
這灌漿期結束之後,報紙上說糧食總局預計,試驗田小麥普遍畝產能達到四石以上。
這消息已經刊登去,引發的轟動效應是難以想象之大的。立刻如狂風暴雨一般將北麵傳來的宣揚給打的粉身碎骨。
誰還關注趙大王是真的在津門吃了敗仗,還是隻未竟全功啊。
在畝產四石的良種麵前,那些全是不值一提的小事兒。
穆哈托遠遠的望著試驗田,眼睛裡滿滿都是恨意。
畝產可能高達四石的良種,這當然是好東西了。可是這麼好的東西不屬於大清,它就一點也都不好了。
可惜他知道的太晚了。
這裡如今已經被千萬人所矚目,現在再想下手搞破壞就太難了。
也怪不得趙逆自始至終都派人在這裡守衛著呢。
穆哈托腦子裡根本就不去想趙家究竟是如何得到這等不可思議的良種的,他腦子裡現在充斥的全都是‘毀了它’!
哪怕穆哈托知道如此的試驗田在整個中原還有很多處,自己根本不可能全部毀壞了。
突然的,他感覺到自己的手被人猛地一拽。
穆哈托下意識的就勾下了頭,然後順勢的往前麵那大高個背後一躲。再斜眼去看邊上的手下,那人已經往一邊溜兒了。
穆哈托知道不妙了,估計是他剛才的目光太紮眼了。也不遲疑,轉身就混入了人群中。
作為滿清暗中組起起來追查皇漢蹤跡的粘杆處司事,穆哈托最基本的能耐還是有的,接著人群的掩護,很輕易的就離開了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