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朝的造反日常!
隨著齊魯戰事的結束,陳清雙邊再次恢複了對峙狀態。
趙亮這裡是吃飽了肚子,不管是皖北還是齊魯,都需要他好生的來消化消化。而清軍卻正在養精蓄銳,也是在組織軍隊。
京師那地方,不少旗人已經被強製遷往了東北老家。
糧食上的巨大壓力讓滿清不得不做出這個相當喪氣的決定。
可是不如此沒法啊。
沒有了江南的漕糧,就直隸和河東,外加察哈爾的糧食,根本就不足以填補空缺。
沒有了銀子還能將就著過,可沒有了糧食,滿清就隻能把八旗往關外遷移了。
去盛京開墾土地,那裡多的是遼闊的沃土,隻要肯乾,肯定能種出糧食來。
然後不管是京城,還是甘陝、西南,亦或是江南、湖廣,各地的新軍都在緊鑼密鼓的編練中。
所以滿清更需要安靜,更需要時間。
即使皖北和齊魯的丟失讓乾隆大受打擊,他們也隻能忍耐。
忍耐到來年,忍耐到足夠多的火槍部隊被訓練出來。
還好陳軍的外海艦隊接連截獲了葡萄牙、荷蘭向滿清出售武器的軍火船,激起了好一陣風波,這才沒有叫革命二年的下半年變得無聊。
葡萄牙人乖乖的服軟了。
荷蘭人卻在不依不饒。
“荷蘭人的實力恢複了?”
趙亮問著。
“並沒有。”從南洋回來的蔡牽答道。
雖然那一戰後荷蘭人在巴達維亞的兵力有所增多,但增加的都是陸戰兵力。海軍,尤其是戰鬥力強大的風帆戰列艦,還真沒見巴達維亞有增長。
據巴達維亞傳來的消息,荷蘭人在北美獨立戰爭之後的處境非常不好。
戰爭的失敗還隻是其一,因為戰爭失敗而引發的財政危機,從而導致的金融經濟大衰退,才是荷蘭最最致命的事情。
作為一個共和國,國內民眾情緒的不穩定,國內反政府思潮的興趣,這本身就是一個非常非常嚴重的政治信號。
執政威廉五世對此焦頭爛額。
威廉五世是奧蘭治親王威廉四世唯一的兒子。這是一個挺不幸的人,隻有3歲的時候就沒了父親,然後兒童時期沒了母親,緊接著在兩年的時間裡接連沒有了祖母和唯二的姐姐。
1767年在柏林與普魯士王室的威廉明娜結婚,所以早期的威廉五世是一名親英派。
然而荷蘭民間支持美國獨立,以及議會派主導嘗試讓國家加入俄國領導的武裝中立甲級聯盟,第四次英荷戰爭最終於1780年爆發。
儘管英國在多條戰線作戰,但軍備廢弛的荷蘭人還是在海上被打的大敗,被迫放棄一些領土給英國,並喪失了海上和金融方麵的霸權。
靠著法國的支持,才體麵的簽署了巴黎條約,可這也讓法國的觸手趁機伸入了荷蘭。然後荷蘭全國就都陷入了混亂,威廉五世的統治更遭受到了革命者的挑戰。
他被破離開了荷蘭的政治中心海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