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前後兩任川蜀總督,明法紀,倡廉政,並且身體力行作出表率,衣食住行分外儉樸,摒除繁瑣禮節,懲治貪官汙吏,勵精圖治,使飽受大小金川十數年戰亂之苦,經濟簫條,藩庫空虛的川蜀漸漸恢複了元氣,那在川中的名頭不是一般的響亮。
當然了,曆史的局限性放在李世傑身上依舊顯著的很,他能顧著川中平原,顧著川東各州府,但大巴山裡的棚戶棚民,他還是照顧不到的。白蓮教起後,人家該反還是反的。
長長的歎了口氣,早在清軍丟了江南湖廣之後,李世傑對局勢就不報希望了。但他飽受滿清的恩惠,不可能轉身就投降啊。
那就熬吧。
反正他自信自己不會有事。
搞不好陳軍見到了他還會恭恭敬敬的捧著呢。
所以滇南沒了就沒有了,不用多長時間,西域的大清朝就會徹底沒了的。
他李世傑都上七十歲的人了,想的太多乾什麼,老老實實的回家等死去,能身死故土,這都是最大的幸運了。
現在陳軍不戰而下曲靖,巡撫劉秉恬、布政使譚尚忠、提督烏大經,均不戰而降,昆明門戶頓開,怕是不要幾日,這座城市上就該飄著紅旗了。
也不知道那兩位在這個節骨眼上會作何選擇。
如果真學了元末梁王,倒也罷了,如果屈膝投降了……
李世傑忽然搖頭失笑,自己的想法實在有些不堪了。隻是想到永瑢永璿此前的表現,李世傑總有種“不祥”的預感。
……
執掌昆明兵權的是雲貴總督富綱。
此人出身伊爾根覺羅氏,正藍旗人。
“你說的可是真的?”
“小人斷不敢在這等大事上弄鬼。”
“可你是質親王的親隨,為何要在此等事上反給了質親王一刀?”
“小人雖是質親王親隨,但更是八旗子弟,更是大清子民。”
富綱臉頰猛地一抽,八旗子弟,大清子民,這樣的忠臣烈士,怎麼就不能安放在真正有用處的位置上呢。
那麼多文武大臣爭相投獻,大清的臉皮都給作踐的不剩一絲一毫了。富綱甚至覺得這昆明城內都已經有大把的人,早悄悄將降書送去陳軍了,他們隻等著人家來了好投降呢。
但眼前的這個小人物說的對啊。
兩位親王的降與死,這代表的是大清最後的一絲尊嚴。
為什麼這麼說,那是因為到了真山窮水儘時候,西域的那位反而是乖乖投降了最好。
但眼前的兩位王爺降不得。
“皇帝降的,王爺降不得啊。”
“兩位爺,彆怪做奴才的心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