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都禦史陳金請辭!”
“兵部左侍郎馮清請辭!”
“工部左侍郎劉永請辭!”
……
朱厚照將奏疏丟到了案上,說了一句“放肆!還真敢逼朕,不怕朕直接殺了他們嗎?!”
很明顯,朱厚照知道這些文官們是在表態他們不願意支持一位接受中旨入閣的內閣首輔,因而寧肯辭官,也不願意接受這樣的內閣發出來的諭旨執行政務。
對此,朱厚照自然比較氣憤,但他還是把這些辭官疏令人交到了內閣。
因為朱厚照其實還是猜到會有今天這一事件發生。
朱厚照相信王瓊也有這方麵的心理準備。
於是,很快,朱厚照再次通過了內閣的票擬,所有辭官的尚書侍郎們全部準允。
但朱厚照要求內閣加了一條旨意,就是所有被辭官員暫時不準離京,新晉官員負責核查各部衙政務,一旦前任官員有涉嫌貪汙等事全部就地處理,違者嚴辦!
而很快,朱厚照的禦批就到了六科。
六科現在因為被革職一個又被流放一個,倒也老實了許多,很快就簽發了禦批。
而請辭的文官收到禦批後都很意外很震驚。
戶部尚書楊潭現在就是如此,他沒想到自己一個堂堂老臣,也就上疏辭個官,表達一下態度而已,沒想到王瓊還真的允了自己的辭呈。
因為楊潭心裡預期是內閣不會允許自己辭官的,甚至還會安慰自己,畢竟自己好歹也是三朝老臣,怎麼著在朝堂上也有幾分顏麵吧,哪能自己第一次請辭就直接辭退的。
但戶部尚書楊潭沒想到自己辭掉戶部尚書一職居然成了事實,一想到今年夏天的冰敬他還沒收,就從戶部尚書這個位置上下來了,他心裡就更加難受。
而更讓楊潭沒想到的是,朝廷居然還要查賬,要查清楚了,自己才能離京,也就是說跟以前不一樣,以前前任留下的虧空後任補,辭官也好升官或貶官也好,隻要離開了這個衙門,就不會再追究在這個衙門的事,可現在居然還要追究。
當官的沒幾個能保證自己絕對清廉,楊潭也一樣,所以一看見這條規矩,他是更加氣憤“王瓊這是要做什麼!他這是要害死吾等老臣嗎?!”
“楊公,還請把戶部這些年的戶部賬冊準備好,在下好儘快讓他們查清楚,如此,楊公也能早日得朝廷封賞回鄉養老,說起來,晚生真是羨慕楊公啊,從此以後可以悠遊林下,抱孫攜子了。”
王瓊在票擬允許這批官員辭官後就立即任命了一批,以確保大明朝政能繼續運行。
大明從來不缺想做官的文人,王瓊當兵部尚書與吏部尚書多年,門生故吏遍天下,願意配合他參與朝政做官的文官自然也有不少,雖說操守能力肯定也會良莠不齊,但至少王瓊手裡是有人的,不擔心這些文官走後朝廷無法在他的手底下運轉。
即便以後離任前要被查賬,也還是有很多人願意做這個官,畢竟在離任前把賬做好的能力,不少人還是有的,何況王瓊的這些門生故吏也相信王瓊會保護好他們不被查出賬來。
因而,此時新任戶部尚書即原戶部左侍郎鄭崇仁這時候就笑著走了進來,對楊潭說了一句,對於查賬,他這個新任戶部尚書是準備認真查的,畢竟他也不想前任給他留下太多爛攤子。
楊潭內心很憤怒,然後冷笑起來“姓鄭的,在老夫簽字前,你還不是戶部尚書,所以你彆高興的太早!老夫這就給陛下上疏請罪,表示想繼續為朝廷效力。”
這一天。
朱厚照剛起床來到豹房外,就見外麵跪了許多大臣,不禁問著陳敬“這是怎麼回事?”
“回陛下,這些都是前些日子辭官的大臣,他們都希望能繼續留任,為朝廷效力,言自己的請辭奏疏是家中頑劣孩童模仿自己筆跡所寫,不能當真,因為內閣不允他們朝辭夕悔,就到這裡來直接求見陛下。”
陳敬尷尬地笑著說了一句,他也是沒想到這些文官會這麼賤,前腳要辭官,後腳就又不願意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