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朝做帝王!
起複楊一清為陝西三邊總製,以抵禦俺答入侵,是這次廷議最終做出的結果。
當然,除此之外,江彬、周琮等朱厚照留駐在京城禁軍中的一些武將也在這次廷議後先後被調往邊鎮擔任總兵、副總兵等官,以參與邊鎮禦敵之事,受楊一清節製。
按照大明現在的行政原則,上述的決議如果要變成聖旨,得經過內閣擬旨,即所謂的“聖意所予奪,亦必下內閣議而後行”,而內閣閣臣覺得該旨意不妥,是可以將手詔、中旨“封還”的。
如果皇帝強行繞開內閣,下中旨到部院大臣和其他官員,違背這一原則,自然會使得文官集團不滿,輕則內閣閣臣會以皇帝不信賴自己為由辭職,而重則會有整個文官集團接連上奏阻止皇帝這樣做。
而如果有非內閣的文官不支持內閣,直接接受皇帝的中旨,自然也會被整個文官集團嘲笑,甚至被罵為諂媚之臣。
朱厚照的前身當初病重,欲求民間名醫,讓太監魏彬下詔內閣,也得當時的閣臣楊廷和同意擬旨才行。
而後來,當現在的朱厚照穿越到明朝後要除掉楊廷和,也是先拉攏了吏部尚書王瓊與王守仁,讓王瓊先接受中旨成為大明閣臣,然後才能依靠王瓊一派的文官在扳倒楊廷和一黨的同時不至於和整個文官集團鬨翻,導致大明整個朝廷機構癱瘓。
現在朱厚照和王守仁於平台商定的決議自然也得下到內閣,由內閣擬旨,再下發六科審計。
內閣閣臣王瓊與毛紀自然也知道了朱厚照和王守仁最終的決議。
王瓊和毛紀兩人內心都是有些失望的,畢竟兩人更願意看見的是陛下真的能把留在京城的邊軍調走,因為隻有這樣,皇帝才能徹底的被文官集團控製。
“毛公認為陛下此旨可需進密揭以議?”
按照製度,閣臣如果對旨意有不同意見,是可以寫小條子給皇上的,相當於和皇上再商量一下,而這個小條子就是密揭,所以,王瓊在看見起複楊一清,調走江彬等人卻不調走留京城的邊軍的旨意後,也就問了毛紀一下。
但王瓊知道自己是因為當時臨陣倒戈站在皇帝這邊才成功成為閣臣的,到現在還有一大幫反對他的文臣,所以,他也隻能承認這個結果,繼續矢誌不渝地執行皇帝的決策,而隻能寄期望於毛紀,希望毛紀可以提出不同意見的。
毛紀心想王瓊是個老謀神算的,這種事明知道不痛痛快快擬旨頒行,是會讓皇帝陛下很不滿的,居然還要來問我,明顯是想讓自己進密揭表達不同意見,這樣皇帝不怪罪也罷,即便怪罪也隻會怪罪自己,而他自己好作壁上觀。
所以,毛紀則恭敬地回答“元輔素來最知帝意,此事還得元輔做主。”
王瓊沒想到毛紀會踢皮球,也不好再說什麼,隻道“陛下乃英明之主,仆自然一切謹遵帝意行事,哪有最知帝意一事,而毛公乃飽學之士,老成謀國之人,仆雖欲替謹遵帝意擬旨,然為內閣首輔,亦不能專斷擅權,自然當聽聽毛公的意思。”
毛紀心裡想罵人,他知道王瓊這表麵上是在給他戴高帽,其實是在故意造成一個內閣擬了這道旨不是他王瓊一個人逢迎帝意,連毛閣老也跟著逢迎帝意的現象。
但毛紀知道自己也不能明說自己有意見,那樣的話,王瓊這個和皇帝關係更好的首輔肯定會在皇帝麵前告自己的狀,從而把自己排擠出內閣,因而毛紀隻好裝笨地笑了笑“元輔謬讚,仆愧不敢當。”
“如此就還請毛公擬旨吧,毛公素來文采斐然,仆非翰林出身,不及公也。”
王瓊說了一句。
毛紀心裡罵著王瓊,嘴上還是笑著的,自覺拿了筆過來,開始準備草擬旨意。
於是內閣就這樣正式通過了皇帝朱厚照和兵部尚書王守仁商定好的決議。
而六科因為現在基本上都是王瓊的人,所以也就沒有什麼阻礙,接下來就隻是正式謄錄存檔以及下發頒行了。
但這個決議到底是沒達到文官們想削弱皇帝兵權的目的,畢竟留在京城的數萬兵馬不調走,調幾個武將走是沒有任何意義的,誰不知道留在京城的數萬邊軍的實際統帥是皇帝陛下。
王瓊對此也就隻能暗自承認以後還是得跟著皇帝陛下的指揮棒走,大明這位皇帝是不想自己大權旁落的。
而毛紀也更加確信皇帝陛下是不想輕易與文官妥協的,但他也沒想要因此與皇權做鬥爭,他也不是傻瓜,知道坐在內閣大學士這個位置首先要做的就是明哲保身,對很多事要徐徐圖之。
旨意下達不久後,禮部尚書楊潭就從邸報上得知了此事。
楊潭對這個結果自然是很不滿意的,楊潭因而直接找機會來密見了毛紀“閣老為何不力爭之?竟使得這數萬邊軍依舊留在京師!”
“內閣有王瓊,仆如何能為之!雖力勸而不能阻也。”
毛紀歎了一口氣,做出一副很可憐很無奈的樣子,似乎自己在內閣真的被王瓊壓製的很慘,而雖有閣臣之名卻無閣臣之實。
楊潭見此也隻哼了一聲,倒也沒有拆穿毛紀,隻道“王瓊、王守仁等人可謂是我士林敗類,一味諂媚君王,逢迎帝意,尤以這王瓊為甚,忝居內閣首輔之位,卻隻甘當帝王鷹犬。”
“楊公慎言!”
毛紀說完就與楊潭告辭而去。
而楊潭將劉夔叫了來,暗地裡說道“邸報你們想必也看見了,廷議結論沒有達到你我想要的結果,但現在旨意已經下達了,內閣已經票擬批紅,六科廊都已經簽發,不可挽回了。”
劉夔憤然至極“內閣為何不阻止?!”
“內閣有王瓊為首輔,此人唯陛下馬首是瞻,而毛公懦弱,你說如何阻止?”
楊潭說道。
“若楊公入閣,此事或就不會是這個結果。”
劉夔說了一句。
楊潭擺了擺手“此事勿提,楊某已是遭士林詬罵之人,如何能入閣?再說,老夫已不為陛下所喜,早晚必遭罷黜。”
“世人皆誤解楊公也,若非楊公忍辱負重,與奸臣斡旋,且敢在廷議時直言,江彬等隻怕也不會同其他邊軍一樣不被調走,下官願為楊公澄清真相,以清議名望助公入閣。”
劉夔說後就朝楊潭拱了拱手。
楊潭見劉夔願意為自己在文官中奔走,宣傳自己的良好形象,甚為高興,當晚就將自己的愛妾贈給了劉夔。
因此,一時間,楊潭在文官中的形象大為改觀,名望也大漲。
但朱厚照這裡則也已經把楊潭寫進了自己的黑名單裡,他雖然才穿越過來當皇帝沒幾天,但朱厚照也清楚楊潭這種高級文官的屁股早已坐在了自己文官集團這邊,成了整個士紳階層的代言人。
所以,朱厚照決定自己接下來首先要做的就是強化情報工作,尤其是增強錦衣衛的力量,以加強對楊潭這類文官的監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