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動物園開始當大佬!
驚悚片也可以很好看,也可以很賺錢。
之前的已經證明了這一點,於是的大受歡迎,從某種角度來說,便算是鞏固了這一點。
說來也有趣。
之前大受成功後,夏國不少影視公司,還就紛紛效仿,也拍起了以前他們看不上的驚悚電影。
相對來講,驚悚電影確實要好拍一點,然後,如果故事本身再簡單一點的話,一個來月的時間,其實已經足夠了。
因為這一事實,一些動作比較快的電影公司,這個九月,還就真出了幾部小成本的驚悚電影,登陸了電影院,想要蹭一波熱度,賺上一波。
然後事實是,它們確實蹭到了。
按照老套路,常規操作下,各大影視公司,截取了電影裡最精彩的片段,結合在了一起,推了幾段宣傳片。
再花點錢,用點心,把宣傳海報,宣傳文案之類的東西,做的好一點。
反正,就是一直以來的操作和理念。隻要把觀眾騙到買票進了電影院就可以了,至於說電影好不好看,嗬嗬,錢都到手了,好不好看,又有什麼關係?
當然,網絡評價的問題……
哈哈,這個就更簡單了。
應對這個問題,常規操作下,有兩個方法。
先看電影上映前兩天的表現,如果表現好,證明這部電影可以賺錢,有價值。那麼影視公司,就會願意花點錢去控製評論,刪除評論,或者讓水君登場,刷好評。
一切,為了賺錢服務。
另外一種情況,如果電影上映前兩天的成績都不行,嗬嗬,那網絡上的評價,就愛咋滴咋滴,沒必要去理會,更沒必要還去花錢處理。
這種情況下,那就慢慢耗。反正咱們夏國人多,沙雕多,終究會有人願意買票進去看的。
虧錢?虧錢是不可能虧錢的。
畢竟,一部電影製作出來,各方各麵的渠道什麼的,找錢的路子很多。
即使,退一萬步來講,真的會虧錢。
那又如何?知道投資人是乾啥的嗎?
想想看,為什麼影視公司自己不掏錢直接拍電影,而是必須要找投資人,才開始拍攝?
道理很簡單咯。
電影賺了,影視公司賺錢。電影虧了,抱歉,投資人虧錢,哈哈,多麼有趣的生意方式。
要不怎麼說,夏國人就是小聰明多,厲害著呢。
五天下來,大獲成功,在九月這個並沒有多少熱度的檔期,狂攬八億多票房。
這是票房方麵,再看周邊產品方麵。
奇夢玩具廠,最近可就真的是在瘋狂加班加點,二十四小時不停歇的製作周邊玩偶。
並且,相關商品,早就已經在電影上映當天,上架開始銷售了。
於是,就如預期的一樣,銷售情況十分火爆,各種驚悚玩偶,嘩啦嘩啦,根本是在以瘋搶的姿態,急速往外出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