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豪是家中長子,下麵有兩個弟弟、一個妹妹,又是公婆俱在,每一個人她都得支應著,哪個人的臉色她都得看。
這日子,怎麼過怎麼憋屈。
她和康豪定親之後,偷偷把一些點心方子說給康豪聽,勸他早早把點心鋪子做起了。
這麼著急,一個原因,要趁袁冬初還沒遇到那檔子事兒,還沒遇到點醒她做點心的機會,就徹底斷了她的財路。
另一個原因,就是在她出嫁前,就讓夫家承她的情,她能以高人一等的身份嫁進康家,在康家有超乎尋常的地位,繼續過上一世那種呼風喚雨的日子,即使這種呼風喚雨隻是在家裡。
但實際情況令她大失所望。
起碼在康家這一塊,完全沒有她希望的境遇。康家根本就沒把她當貴人看待,她依然隻是康家的媳婦。
她是給康家帶來財富的人,她應該像個少奶奶一樣被捧著啊。
可是呢,她進門之前,小姑子已經像個小姐一樣了。整日坐在窗前繡花、做女紅。身上穿的,裡裡外外都是細布衣裳,半個補丁都沒有。
康父打更大半輩子,如今穿著袍子,每日像個掌櫃一樣進出,經營著點心鋪子,風光的不行。
可是他們是怎麼對待她的?鋪子是公爹和小叔子經營著,賺來的錢由婆母管著,好像沒她什麼事兒似的。
她隻能在家裡,做一個尋常媳婦需要做的所有家務事。
點心做法是她說給康豪聽的。她沒過門就不說了,既然已經嫁進康家,點心生意怎麼也該她過問一下吧?
沒有,完全沒有!
康家就是這麼心安理得的享用著她帶來的財富!
更可氣的是,康勁的親事有眉目了,對方是縣衙一個書吏的女兒。
親事剛一有著落,康豪父母那真是心花怒放,尤其聽到街坊和親戚奉承他家門第高了時,一家人樂嗬的嘴都合不上。
難道娶了她連巧珍,康家門第就低嗎?
給康家帶來財富、讓康家煥然一新的是她連巧珍。
而那個書吏的女兒,她是來康家享受財富的,花他家銀子的,他們懂不懂?
現在好了,康勁和婆母說的這些,更讓她鬨心了。
原來袁冬初那邊,她居然也白算計了!
作為從頭到尾的親身參與者,連巧珍清楚記得,袁冬初的第一筆錢,就是用蛋鬆餅賺來的。
上一世也是現在這樣,連家比袁家的家境好。
因為家境的關係,雖然她和袁冬初年齡相當,卻不是很親近的密友。
不過,遇到時,一起聊聊天還是可以的。
在她記憶裡很清楚的那一天,袁冬初把她家積攢的雞蛋拿去集市上賣,一直到晌午時分,雞蛋也沒賣完,籃子裡還剩了七八個。
連巧珍給集市上一家餅店送油,回家路上正巧遇到袁冬初,兩人便結伴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