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局業務,起碼在通州整個州府算是徹底站住腳了。
之後還有重陽、冬至,過年,都是大家重視的節日,包裹會源源不斷找上門來。
說不定,還有人主動詢問通州以外地域的投遞,打開局麵不在話下。
誠運投遞一旦在通州叫出名頭,以通州這樣的交通大港,投遞這個新鮮事物,很快就會傳遍運河兩岸,獲得巨大的市場潛力。
所以,顧天成和袁冬初從鴻江船廠回來之後,就如今的局麵略作商議,午飯後,兩人分彆就這兩件事,各自忙碌起來。
袁冬初籌備計劃書,顧天成則帶著他那一乾兄弟,一邊投送剩餘包裹和回執,一邊在劉三虎、張二柱的幫助下,收攏若乾半大小子,走街串巷,做著中秋投遞的專項宣傳。
同時,袁冬初也在等鴻江船廠關於信局合作的回話。
鴻江船廠認可袁冬初關於三七分成的提議,他們的合作將繼續下去。
如果不認可,事情就有些難辦了。
袁冬初可以再退一步,讓出一成股,以四六的格局合作。
再退卻是不成了,五五分成也相當於放棄信局的主導權。這個結果絕對不是袁冬初可以接受的,他們就隻能想彆的辦法了。
當初開辦信局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和誠運南北綁在一起,甚至是為河運服務的。
這樣一個機構,主導權和話語權由另一家掌握,也失去了它的意義。
…………
半天時間很快過去,沒讓顧天成和袁冬初等多久,當日晚飯前,就有人尋來了。
隻不過,來人並非鴻江船廠的,而是卓府的一個管事嬤嬤。
這啥情況?
顧天成幾人相互對視。
帖子是卓府後宅卓太太送來的,但帖子內容卻是找袁冬初商議信局的籌建計劃書的事。
另外,送來的帖子還附帶了一份很有誠意的合作文書。
顧天成接過文書,隻掃了幾眼,便遞給袁冬初。
袁冬初負責商談信局合作,具體提議也是她和何東平商議的,人家嬤嬤還在碼頭等著呢,由袁冬初瀏覽更快,心中更有數一些。
袁冬初一目十行的看過文書關鍵部分,就是按早上袁冬初和何東平的提議來寫的。
條款清晰,責任分明,兩家所占比例三比七,誠運南北占七成股,鴻江船廠占三成。
卓遠圖如此有誠意,哪裡還能怠慢人家派來的人。
這次以袁冬初為首,顧天成幾人跟在後麵,腳步急急,下船相迎。
來人是個中年婆子,穿一身淺色暗紋青緞衣裳。雖然微微發福,卻一點掩飾不住她的精明利落。
中年婆子身後跟著兩個丫鬟,很是彰顯了婆子在卓府的體麵。
大約家主是怎樣的風格,府裡家眷和仆從多多少少也會沾染上一些。
這婆子自我介紹姓劉,舉止規矩、嚴謹,行走之間也頗氣派,但說話卻並不倨傲深沉。
袁冬初和顧天成多次相讓,這位姓劉的嬤嬤才側著身子,在下首的椅子坐下,兩個丫頭則規規矩矩站在她身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