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抽出兩條船,無論裝運投遞物品還是貨運,也無論多少,定時在通州和坪州之間的河道往返。
袁冬初一想,也是大力讚成。
這個時代運送貨物,除了官辦或者官府委托,其他船隻都是攬到什麼地方的貨,就跑什麼地方。
但誠運投遞做的是包裹投遞,這就很不一樣了。若是能做到固定線路、固定時間發貨,與投遞的平穩運作很有好處。
兩條船固定線路行走,船上除了投遞的包裹信件,肯定還要運送大量貨物。隻限兩地行走的話,固然縮小了業務範圍,但好處也是明顯的。
隻要做到不管有貨沒貨,不管裝貨多少,船隻都會定時出發。
運營一段時間,這種行程固定下來,不用攬活,有往這兩地運貨的貨主,會自行找上來。
和現代車輛定時發車類似,貨主甚至會根據貨船的啟程時間,安排他們的貨物。
劉啟元、周山這些人,原本隻是對顧天成心悅誠服。自從和袁長河父女接觸以來,袁冬初多次建議都有很好的結果,這些兄弟對袁冬初也有了一份彆樣的信任。
顧天成提議,袁冬初再這麼一分析,如此明顯的好處,不用多說,便定了下來。
雖然貨運和投遞在通州和坪州往返,但牧良鎮依然不能舍棄,這裡終究是他們起家的根本所在。
而且這段河道水流平穩,也是大河的主乾道,周圍和對岸有大片空地,等到誠運有了一定規模,產業大幅度提升之後,可以對這裡進行建設。
以後,不管誠運的總號設在哪裡,牧良鎮都會作為誠運所有船隻的整頓和維修基地。
事情很快商定下來,顧天成的打算,加上袁冬初結合現代經營的一番解說,讓誠運的發展有了更清晰的目標和前景。
不但袁長河、周山等人極是振奮,就連旁聽的秀春和小翠也是信心倍增,對將來有了更遠更深的希望。
也許她們可以不用像阿奶、娘親那樣過一輩子。她們不用眼巴巴等著丈夫辛苦賺來的微薄工錢過活,而對家裡的貧窮一籌莫展。
在誠運如此好的前景下,有袁冬初在前做榜樣,她們也能出來打拚賺錢,也能有自己的能力,讓家裡老小過上好日子。
事情商量妥當,接下來就是做前期的準備工作,有顧天成、袁冬初做調整。
看著沒什麼事,周山和兩個管事的兄弟,還有小滿等幾人起身告辭。
顧天成卻是坐著沒動。
周山幾人看他的眼神立即就不對了。
顧天成被看的大為光火“老子留下,是有彆的事商量。你們要是有事,你們也留下說。”
看幾人那眼神,明顯是不信。但被顧天成瞪著又很心虛,他們的確沒彆的事。
沒辦法,走吧。
幾人一哄而散之中,還隱約能聽到暗暗的噓聲。
顧天成回看袁長河,麵色尷尬“這幫小子,就是欠收拾。”
收拾不收拾的暫且不說,反正袁長河看顧天成的眼神,也滿是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