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叫做“千裡不捎書”,就很能說明問題。
遠行千裡帶一封書信,甚至很多封書信……送信之人路途迢迢,車馬盤纏花費巨大,民間信件和包裹根本花費不起這樣的巨資。
但是,在這條貫通南北的大河上,還有來往穿梭的船隻,讓這件原本不可能做到的事,在合理運作之下變成了可能。
女人對購物的興致,不分年代和年齡。
代購物品的話題一經提起,立即吸引了在場女眷的注意力。
原來的話題,便毫不違和的轉到誠運的代購業務上。
嚴格說起來,是轉到衣裳料子、飾品和胭脂水粉等物上。捎帶的,也少少談及一些食品和食材。
原本客氣、略有生澀的場麵,在展開話題之後,變得輕鬆愉快起來。
在融洽熱烈的氣氛中,卓靜蘭把話題帶到她最感興趣的方向“我剛才和於姑娘、柳姑娘聊天兒,她們說起翼陽有一家漆器行。那家掌櫃聽了冬初的建議,打算做些不一樣的漆器製品,把樣品或者圖樣說明,錄入誠運代購的樣品名錄上……”
卓靜蘭是繁華富貴窩中長大的,見識過各種漆器精品。
經過她的發揮和想象力,漆器應用於首飾、擺件兒和鏤空屏風的描述,可遠比秀春和小翠講述的要絢麗的多。
“……母親您想,用漆器做成各種樣式的屏風,各種鏤空圖畫配以絢麗的色彩,那得多精美貴重?”
“……還有手串兒、簪花、項圈之類的飾品,用濃重的大紅描金,輔以其他顏色的描繪及雕刻,一定非常漂亮。”
卓靜蘭發表著她的意見,並得到了在場所有人的認可。
方大太太看向袁冬初,訝然問道“原來冬初還懂漆器的製作手藝?”
袁冬初連忙擺手“哪有?我隻是在一本雜記冊子裡見到一段描述,稍稍提及了漆器。因著好奇,我便記住一些,膚淺得很呢。”
“那也不容易了,”方大太太繼續說道,“卻不知漆器能否做成鏤空樣式?若是木材雕琢做底的話,鏤空屏風怕是太過厚重,會少些靈秀。”
秀春如今也是職場專業人士了,一聽方大太太這話,立即感覺這是個營銷的機會。若做的好,方大太太很有可能成為漆器代購的一個大主顧。
思及此處,她悄悄扯了扯袁冬初的衣袖,提醒她好好推薦一番,爭取把這單生意做下來。
卓家大太太問的是屏風,這可是大件,能賺不少運費。說不定還能讓通州富貴人家跟風,那就更是大賺了。
房間裡本就沒幾個人,大家又都看著袁冬初,秀春這個小動作立即被眾人看到。
顧母笑道“秀春也是知道一些的,你給大夥說說。”
袁冬初也笑看著她。
秀春略有些不好意思,說道“還是讓冬初說吧,我也是從冬初那兒聽來的。”
卓靜蘭一路上和她二人說話,對她們頗有好感。聽她這麼說,又看了看笑吟吟的袁冬初,便也慫恿道“誰說都一樣,顧太太都說開口了,於姑娘你就彆推辭了。”
話已經說到這裡,秀春便也不扭捏,大方說道“我隻知道一點……漆器可以用多種材料做胎芯,通常用的是木頭,特殊一些的,也有用竹子和柳枝,麻繩也是可以的。如果做鏤空屏風的話,鏤空部分可以用竹篾和麻繩編製成精美圖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