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長些的,彆的不論,隻看顏色,就無論如何也戴不出去。
姑娘們滿意幾件不很值錢的首飾,於他而言,著實沒什麼緊要。
而且漆器雖然多是富貴之家才用得起,但價錢上總不能和金石玉器相比,有點上不得台麵。
遠不如讓老太爺滿意這個多幅漆盤,或者選幾個喜慶寓意好的屏風來得有分量。
張管事猶豫的功夫,袁冬初已經接著說話了“張管事還是看一看吧,貴府主家說不定會看這些小物件。到時,張管事也能有好的解說。”
張管事急著去老太爺麵前刷存在感,他很想說,他家老太爺不會對漆器首飾感興趣。
最大的可能,是老太爺根本不會看這些飾品,而是直接讓人拿到後宅,任由府中小姐們選幾樣了事。
事實上,袁冬初怕的也是這個,如果梁家這樣處理,不但浪費李掌櫃的漆器手藝,也會影響大件漆器製品的訂購。
她希望張管事能主動提議梁家主事人觀看漆器首飾。
相信他們看過之後,一定抵擋不了大宗漆器的誘惑。
她繼續勸說“這本圖冊中的幾個屏風,其中的花鳥山水和牡丹圖,其實畫的不太直觀……”
袁冬初說著話,起身拿起一個長條匣子,打開之後直接放在張管事麵前。
匣子裡放著六枚巴掌大的漆器配飾,就是袁冬初推薦說,可以給女孩子壓裙擺用的。
事實勝於雄辯,都不用袁冬初說什麼,漆色、用途且不說,隻是那栩栩如生的牡丹、芍藥和蝴蝶,那層次感、那立體效果,完全不是圖冊可以比擬的。
若是把這些實物配合著圖冊中的屏風圖案,其中的花鳥和牡丹立即就能躍然紙上。
一個又一個的意外接踵而至,張管事對漆器製品還真服氣了,果真怕疏忽了什麼,當即靜下心來,把其餘幾個匣子一一打開看過。
又是好一番嘖嘖稱讚之後,張管事把所有物品齊齊碼在藤箱之中,招來一個小廝提著,很客氣的請徐誌一同前往,去見梁家老太爺。
這一趟袁冬初居然還白來了,她以為的,讓她帶著配飾、首飾等物去後宅,經過她極具職業素質的推薦,女眷們止不住手的選首飾、下單子的狀況並未出現。
而徐誌見了梁家老太爺之後,則是空著手回來的,漆器樣品和圖冊、連帶著藤箱,統統被梁家留下了。
徐誌雖然空手而歸,麵上卻有著掩不住的喜色。
有張管事推薦,梁老太爺把投遞行送上來的漆器製品一一看過,更有巧奪天工的讚譽。
而梁家僅憑二老爺當了個師爺,就能在坪州有了不容忽視的身份,果然也不是蓋的。
如此天工精品,梁老太爺沒想獨占,第一時間卻是想到了知府大人。
當下便把圖冊和漆器樣品全部收起,給徐誌打了收條,並附上物品清單,說是要把這些漆器送去知府大人府上,先讓知府大人品鑒挑選。
知府大人看過之後,梁家再根據情況下單。
這意思,就是讓知府大人挑第一輪,他家挑第二輪。至於彆家,估計這一波是買不上了。
雖然這個情況有些打亂袁冬初的計劃。
袁冬初原想著,多去幾個府上推銷,現在看來,起碼這次的漆器代購,隻限於知府和梁家了。
等到知府大人和梁家把漆器製品買回,出過風頭之後,彆家再跟風來誠運下單,那就是後話了。
雖然梁家的這個操作限製了漆器的代購數量,這一輪的錢賺少了。但知府府上和梁家同時派人光顧誠運投遞行,這分量……市井流言什麼的,一邊涼著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