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但人手不足,如果繼續收件,怕是連地方都不夠用了。
袁冬初繼續
“我們可以從記錄和寫單方麵入手……”
顧天成等人頭大。
他們在短短時間把投遞行撐起來,能讓投遞員認識並牢記所負責區域的街道名稱和人名,已經是開創先河之舉。
至於更多的寫單和記錄之人……隻是他們能給出的工錢,這種人那裡會是好找的?
袁冬初給出了回答“讀書人自然不好找,但代寫書信的人、或落魄的讀書人,總是能找幾個的……”
在場其他人心思動了動,這個倒是可以,但平時他們應該用不了這麼寫單的人。而且,那些酸腐書生,和誠運不太搭調的樣子。這種人多了,怕是大家相處不會融洽呢。
隻聽袁冬初接著說道,“我們是臨時雇傭,隻需根據要求做記錄和寫單,便有高於代寫書信的報酬,想來他們是願意的……”
顧天成點了下頭。
可以是可以,但這隻解決了書寫問題。還有分揀、打包和轉運,這些事都得識字的人來做,他們依然沒有。
尤其是分揀,僅僅認識自己負責區域街道的文字不管用。那得真真識字的人,把貼了郵遞單子的包裹進行分揀,按不同地區打包才行。
不過,顧天成相信,既然袁冬初能說出這些話,應該有解決的辦法。
袁冬初繼續“我們可以對臨時找來的寫信人做些要求。
“要求他們寫單貼單之後,按包裹的不同投遞地區,分彆放進相應的箱子或筐子中,做第一步分撿……”
讓通州緊張起來的事情,是攬收量暴增。
隻要能加快書寫、並讓讀過書的人順便做第一次分揀。之後,給劃定區域的包裹做第二次、第三次分揀,對認字程度的要求就會低很多,工作量也會大大減少。
然後,把分揀、細化的包裹和信件打包,順利轉運出去之後,投送壓力便分發到各處投遞行。
以各地投遞行現在的規模,隻要簡單加加班就可以把這部分壓力消化掉。
當然,應急期間,無論通州還是各地投遞行人員,需要加班的,必須做好加班費發放事宜。
隻要不拖欠投遞員和臨時工的加班費,加班不成問題。
而且袁冬初也給一地掌櫃的劉二林說了
這種情況,隻要應對得當,投遞會比尋常時更有利潤。同樣的時間,投遞員的投遞效率也有增加。
往日,投遞員跑一條街大概隻能送一兩個包裹。
但包裹大幅度增加之後,投遞員跑一個巷子,說不定能送三四個,甚至更多的投遞件。按勞取酬的話,工錢自然會大幅度增加。
在場幾個人頻頻點頭,事情雖然應對起來麻煩些,居然對大家都有好處呢。
接下來,袁冬初用這個時代能接受的語言,強調了強化自身員工素質的重要性。
還有,麵對漸漸多起來的投遞量,各投遞行都要把擴充員工隊伍、還有包裹存放地的事抓起來。
好在最難解決的、員工的事顧天成已經開始做了。
他們一行人南下招兵買馬,雖然初衷是為了給將來的河運分舵打基礎。
但為了讓這些人有事做,她們做了相應的投遞培訓。卻陰差陽錯的,替快速發展的投遞業培養了基礎人力,可謂一舉兩得。
通州那邊的事情挺急,雖然潘再水暫緩收攬量,也是一種應對辦法,但誠運投遞的聲譽總會因此受些損失,也容易給其他覬覦投遞業的人鑽空子。
袁長河和劉啟元都來不及征求袁冬初的意見,便把秀春娘派過來,便是為了節省往返傳送消息的時間。
袁冬初用半天時間,和顧天成、劉二林說了她應對這件事的想法。陳嬤嬤那邊,也利用這點時間,將她們啟程需要帶的行李物品收拾的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