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冬初進入管理人力資源的培訓進程中。
好在她之前曾經從最基礎開始,教過秀春和小翠等人。
而卓府這幾個,人家是正經讀過書的,是卓府特意培養出來做文書事務的家奴。他們雖然對投遞行業不太熟悉,但文字上的功底卻紮實的很。
教這些人,可比教秀春和小翠等人輕鬆多了。
通州總號有現成的投遞業文書和規章製度,先讓他們自行熟悉。之後,袁冬初穿插講解關於物流管理方麵的內容。
這些人一邊聽,一邊做著記錄,相當於每個人自己整理出一份員工培訓教材。
潘再水也是見縫插針,一聽說卓靜蘭會派人學習投遞行管理,立即把之前看過的投遞和分揀員工一並招來,讓袁冬初的培訓工作合二為一了。
與此同時,秦向儒的蘸水筆業有了眉目。
在蘸水筆金屬筆尖的製作上,秦向儒基本上沒走彎路。當日生出製作蘸水筆的意向時,袁冬初就拿著記憶,針對性的描述了兩種筆尖的樣子。
秦向儒的動手能力沒的說,做事會慢些,卻很細致,更不會怠工。
因為有成熟的構想,即使打製精琢的時候慢一些,但經過半個多月的修修改改,多次試驗後,秦向儒便把五個筆尖、三支配了筆杆的蘸水筆,放在袁冬初和卓遠圖麵前。
三支製作完整的蘸水筆做的很樸實,筆杆材質是常見的老榆木。筆杆和筆尖契合部位做了些處理,必要時可以更換筆尖。
在鴻江船廠的待客廳,卓遠圖拿起一支筆,上下打量著,老稀奇了。
秦向儒是個實在人,蘸水筆的筆杆能做出些彆樣的看點,但他做的並不花哨,隻是把木頭打磨的光滑一些,在手指握著的地方,有個比較舒適的弧度。
卓遠圖一樣注重使用,他仔細打量的是銅製的筆尖。
接觸紙麵的筆尖頂端很細,但做的很圓潤。筆尖往上開始加寬,圍出一個銅片的圓弧。彎曲的銅片另有一個向內的細微彎曲角度。
熟悉機械的卓遠圖一眼便看出,這個彎曲結構,應該是為了儘可能多的蘸取墨汁。
秦向儒試製筆尖,自己當然也要試用的。試用了一段時間,現在已經能較熟練的用硬筆書寫。
看著秦向儒三根手指捏著木質筆杆,聽著筆尖接觸紙麵發出的沙沙聲,再看筆尖流淌出的纖細字跡,卓遠圖止不住暗暗稱奇。
同時,他也在估量,如果鴻江船廠的文字事務全部改用蘸水筆,能給賬房和管事帶來多少便利,每年能節省多少書寫上的開支。
雖然在場的卓遠圖和何東平,對秦向儒的書寫演示很很讚許,也很滿意,但秦向儒收筆之後,卻有些不好意思。
他說道“我一直都是用毛筆書寫,終究不太習慣。若用蘸水筆寫字,還是袁姑娘寫的又快又好。”
卓遠圖兩人齊齊看著袁冬初。
袁冬初當然不會扭捏,為了展示蘸水筆的優勢,很有必要讓他們看看現代人是怎麼高效書寫的。
蘸水筆嘛,和鋼筆差不太多。
相對於毛筆,袁冬初在硬筆方麵的優勢那真是太強了。她雖然不具備古代讀書人的滿腹經綸,但花在學校的時間,一點兒不比古代人少。
用硬筆和古代人k,橫掃天下的有木有?
嗯,這個嘛,當然指的是眼下。
如果蘸水筆得到普及,各方精英薈萃之下,袁冬初認為,依然會有寫得好、可以稱之為硬筆書法的人物出現。
自己那很平常的資質,也就是開始時有那麼一點點優勢。
即使這樣,袁冬初試用蘸水筆時,取墨之熟練,書寫之快速流暢,已經很能說明蘸水筆非凡的前景。
也讓卓遠圖和何東平又一次開眼。
------題外話------
謝謝季釉、書友02907的月票,謝啦~~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