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福運小娘子!
穿成福運小娘子正文卷第360章進退維穀其實顧天成也不是不管不顧,他之所以把話說的這麼絕,有他對剛才被壓製的怒火,有他替顧母出口氣的想法。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和顧林徹底反目,誠運南北和誠運投遞接下來的發展壯大才不會被猜忌,甚至可以被扶持成抗衡顧林的力量。
顧天成已經把話說絕,袁冬初這裡便能無壓力的和稀泥,讓接下來的局麵緩和一些。
“想來關於昨晚之事的密報,大將軍已經派人送往京城了吧?”袁冬初放緩了聲音,“我想,裡麵一定沒提顧天成是什麼人。”
因為來通州總號之前,顧林還不知道顧天成會是他兒子。
但顧林的這個反應,也看出他從未把顧天成母子放在心上。“大”和“天”兩個字,隻有一個筆畫的差彆。
但顧林這個當父親的,就是沒想到這種可能性。
顧林倒是沒瘋狂到現在就把顧天成兩人置於死地。但他能通過軍方一些手段,儘快把誠運投遞搞垮,以免除後顧之憂。
順帶也能狠狠教訓顧天成一番,讓他試試挫敗的無力感。從而明白什麼是長幼尊卑,什麼才是他最好的選擇。
到那時,說不定不用考慮身份問題,就能讓他乖乖的回到顧家。
但袁冬初的問話,卻讓他多了層顧慮。
他夜間才給京城送出密報,其中的確沒提顧天成就是他兒子。而天剛亮,他便直奔通州投遞總號,用雷霆手段處理了他隱秘多年的兒子。
這事宣揚出去,怕是說什麼的都有。
沒準兒有人會猜測誠運投遞就是他的指使,讓藏匿民間的兒子做下的。隻因這次牽扯到太監偷走皇子一事,眼看無法遮掩,他便在朝廷還未插手前,果斷舍棄了兒子。
這種說法一旦被取信,後果會很嚴重,不比他剛才恐嚇顧天成差多少。
袁冬初見顧林沉吟不語,知道他已經開始多想,便又加了點料“對於大將軍此行,不知薑、陳兩位公子有沒有彆的想法?”
顧林心中又是一凜,還有那兩個小子。現在回想,那二人在他軍帳中,似乎有些不尋常的神色,難道他們已經有了猜測?
袁冬初說道“兩位公子能因顧當家的一句口信,便從京城全速趕來通州。若顧當家被冤屈,想來兩位公子不吝於替他說幾句公道話。”
顧林淡淡瞥了袁冬初一眼,不知著女子說話卻留有餘地,並不挑明薑、陳兩人身後的家族,還是她沒想到更深處。
實際情況是,若隻憑少年人之間的交情,即使他二人能替顧天成說話,又有多少分量?
關鍵在於這二人身後的家族,以薑知幾為首的朝臣,本就和顧林不對盤。
若能在這件事上抓到他的痛腳,薑知幾甚至都不用出麵,隻在暗中幫這兩個小子推波助瀾,就足以把他送入尷尬境地。
無論他停妻再娶;還是把兒子隱匿於市井,經營消息傳遞網;再到事情敗露,把兒子作為替罪羊舍棄。其中哪一樁哪一件拿出來,他都吃不下。
若在此之前,顧林說什麼也不會相信,他會被兩個年不及二十的年輕人搞到如此進退維穀的境地。
所以他才隻帶了一個隨從,就施施然的找上門了。
他以為,一個經營生意的商人而已,隻要他喝令一聲,這人就得嚇的屁滾尿流,用最快速度結束了生意,有多遠躲多遠。
但現在,事情完全失去了掌控。
多留無益,隻能回去再想對策。
感覺顏麵受損,卻無法做出應對的顧大將軍,陰著一張臉起身。
袁冬初見他似乎要走的樣子,略頓了頓,還是說道“對誠運投遞這個行業,大將軍的想法是否偏頗了點?”
顧林隻給了一個冷眼,並不打算理會。
袁冬初抓緊時間解釋“投遞行之所以能經營下去,隻因有大河便利,否則定會陷於入不敷出的境地。所以,投遞業根本無法在更廣的地方延伸。
“相對於傳遞消息這種並不存在的不安定,投遞業給民生和貿易流通帶來的好處更加實在,對於推動大河兩岸繁榮也有莫大的好處。”
袁冬初認為,顧林應該不明白經濟發展這種事。即使在現代,大多數人對經濟發展的細節其實沒什麼概念。
而袁冬初說這些,隻是想告訴顧林,投遞行並非隻是個賺錢的商號,它能帶動沿河很多物品流通,它能讓很多商家、甚至鄉野百姓多一份收入。
同時也是在顧林心裡埋一個讓他不舒服的種子。
就是這樣一個眼光獨到、你顧林還未理解的行業,在顧天成手裡做成了。顧家錯過的,也不單單是一個優秀的兒子,還有他能帶來的財富和影響力。
顧林的確不太明白經濟上的事情,他冷哼一聲便往外走,袁冬初側身,做恭送的姿態,卻繼續說道“大將軍大可以給朝廷上折子,闡述您誠運投遞在軍務方麵的擔憂。至於朝廷權衡利弊之後的決定,和大將軍就沒什麼關係了。
至於顧當家的身世和他的一意孤行……想來稱讚大將軍以國事為重、能做到大義滅親的人一定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