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神色沒什麼變化,依然從容鎮定,氣場十足。但看過公文,再看皇帝的書信,用的時間著實長了點。
錢瑞宣在一旁默默的陪著,他很理解顧林的心情。
這之前的很多年,顧大將軍都是無往而不利。這時,卻是一個跟頭狠狠栽在自己兒子手裡,而且還是被他舍棄的兒子,心情必然不會好。
拜彆顧林,往通州府衙公乾,再接觸到誠運投遞時,虛榮心對顧大將軍便多了幾分同情。
堂堂兵馬大將軍,心懷忐忑的留在嶺倉大營,等候京城的消息。結果被兒子搞到灰頭土臉,心情寥落的帶著親兵衛隊趕赴下一站。
而造成這一狀況的顧林的兒子,他視察投遞行時,這小子早在前朝逃犯抓捕之後,便毫無壓力的離開了,據說去拓展上遊的投遞線路了。
這家夥,簡直一點兒當兒子的自覺都沒有嘛!
錢瑞宣的視察結果和幾位重臣希望的一樣,誠運投遞的每一項投遞物品、包括信件,都有據可查。
寄件人、收件人,攬收人員、投遞人員都記錄在案。
投遞行的人員管理也很周詳,在冊人員、以及曾經雇傭的,無論辭工人員、還是辭退人員,誠運都有記載。
因視察需要真實性,所以京城官員和府衙的陪同人員來的很突然。
好在誠運投遞從一開始籌辦,管理上就比較規矩。
前段時間因包裹激增,有一段時間的忙亂,之後便走上正軌。
現在的投遞行雖略顯狹小,但每個工序都有各自的位置,每個人也都各司其職。
投遞行的運作井井有條。
通州總號連著兩天接待視察官員,對投遞行的正常營業頗有影響。
但另一方麵,這次視察不是什麼壞事。
袁冬初和潘再水等人明顯感覺到,不論京城的幾位大人,還是府衙的陪同官員,對誠運的態度都很和善。
尤其是府衙那幾位,完全沒有一貫的頤指氣使,看著就是一心為民的百姓父母官,很體諒投遞行經營的辛苦。
兩天的忙碌,終於把官員們應付走,天色已經不早。
袁冬初等人坐回堂屋,心情都是一鬆。
張二柱先籲了口氣,才說道“咱們投遞行,能繼續做下去了吧?”
潘再水頗為得意“那當然!彆看這幾日咱們提著心的應酬各位大人,但左右鄰裡看咱們的眼神都不一樣了,很敬畏呢。”
袁冬初笑而不語。
這次的陣仗真的挺大。
估計除了查封,彆的任何一家買賣都沒有過這種待遇。更重要的是,這次視察以京城幾位官員為主。
這說明什麼?
說明朝廷非常重視誠運投遞。
這次之後,誠運投遞隻要沒有大的疏漏,各地衙門和衙役之類的人,應該沒人敢隨便刁難。
以後的生意好做了。
幾人正說著話,外麵薑成華兩人到了。
人還沒進來,陳子更的聲音就傳了進來“終於走了啊!”
這兩人得知顧林離開嶺倉大營,早兩天就想來報信了。
結果錢瑞宣前腳從嶺倉大營出來,後腳就和府衙的人坐鎮通州總號,害得兩個人遠遠地就躲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