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的還有通州總號的張二柱,另外還帶了兩個骨乾精英……嗯,其實就是投遞行的熟手兄弟。
一路無話,第四天申時初,她們乘坐的客船便在慶州碼頭靠岸。
方大太太的手帕交姓趙,夫家姓曾,並不如何顯赫。
曾家並非官身,也非富豪,但曾家在慶州曆代官府中都頗有地位。
曾家比較精通錢糧征收和調配,子弟們也大多在衙門從事錢糧方麵的事務。
曾家身份不算高,家資似乎也不厚。但世代經營之下,在慶州有著頗為深厚的根底。
衙門的官員時有更換,但曾家世代久居慶州。便是在前朝,慶州衙門也有曾家的一席之地,日子過得富足且低調。
卓家客船剛在碼頭停靠,岸上便有兩個婆子迎著了。
順著婆子來時的方向看去,兩輛寬大質樸的馬車停在後方。
袁冬初頗感歎方大太太和手帕交的友誼,這是打聽到客船的停靠時間,提早便來碼頭等著了。
再看兩家的奴仆,更能說明這一點。
卓家的李嬤嬤一上岸,雙方不用介紹,直接就和等候的兩個婆子熱絡的說話了。那熟絡勁兒,完全就是相識多年的老交情。
幾句話過後,三人幾乎不分彼此的轉身,迎接方大太太下船。
袁冬初自認是外來人員,並不靠前,隻是跟在方大太太母女身後。
慶州和通州同是州府之地,但繁華程度卻差得很遠。
當然,人家這碼頭雖然比不上通州,但是和翼陽或者易水縣相比,還是很有規模的。
而且慶州碼頭距離慶州城還有一段路程,馬車的話,大約得走一個時辰,才能進城。
袁冬初雖然位置靠後,但曾家兩位嬤嬤並未忽視她。
兩人給方大太太和卓靜蘭見禮之後,便看向袁冬初。
其中一人笑著就開口了“這位就是袁姑娘吧?”
方大太太笑道“是呢,彆家也沒有這麼伶俐大方的姑娘啊。”
看樣子,方大太太給趙太太捎信時,應該著重提到過她。
人家都主動問了,袁冬初連忙點頭,笑著招呼道“兩位嬤嬤好。”
兩個婆子連忙屈膝行禮“姑娘好,姑娘一路辛苦。”
說話間,遠處的兩輛馬車已經走到近前。
其中一輛車簾掀起,先是一個丫鬟下來。接著,一個麵色紅潤的華服婦人扶著丫鬟的手臂,踩著腳凳下車。
她身後還跟著一個年輕婦人,想來是曾家兒媳。
因為身處碼頭,雙方隻做了簡單介紹,華服婦人果然就是趙太太,她身旁的年輕婦人是兒媳段氏。
方大太太果然是著重提過袁冬初的。簡單見禮之後,趙太太特意拉了袁冬初的手,好一番親熱的誇讚,之後才分彆上車,往慶州城內駛去。
城門處有曾家下人打點,一路沒做停頓,連曾家宅子都是長驅而入,直接駛進了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