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現在,卓靜蘭說投遞行開業隻放一掛鞭炮,再沒有彆的熱鬨可看。
不應該啊。
曾盛庭派來問話的婆子也眼巴巴等著呢,估計給家主回話時,得有個不用派人的理由才不顯生硬。
卓靜蘭先看了袁冬初一眼,見袁冬初一點兒回答的意思也沒有,隻好自己上陣了。
她解釋道“半月前,我們便派人來慶州籌備投遞行,他們在周圍做過詢問。很多當地人都知道誠運投遞,有些人乾脆就是打算捎信的,慶州有了信局,身在外鄉的家人和親戚便能經常聯係,相互問個平安。
“既然投遞行的知名度已經挺高,便不用提前再做宣傳。免得開張前幾天客人太多,反而應付不過來。再有個照顧不周的,倒是給自家惹了麻煩。”
她頓了頓,補充道“再者,投遞行和其他形式的商號不一樣,不像賣東西那樣,隻要準備好貨物便可。捎信這種事,花費不大,若來的人太多,很可能無法把包裹都妥善收好。”
通州前階段被擠爆的事情還曆曆在目,卓靜蘭可沒膽子把慶州投遞行也弄成那樣子。
聽卓靜蘭這麼一解釋,趙太太幾人也就明白了。
信局的確和普通商號不一樣。
賣東西的店鋪或者酒樓,開張時,隻要準備了充足的貨物和食材便是。客人選好貨物,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很簡單。
並且,隻要買東西、或吃酒飲宴,便要動真金白銀的,無論銀錢多少,大家也是需要才會花錢去買。
信局卻不一樣,其一是花費少,用不了多少銀子,便能捎信捎物。無論信件還是物品,花出去不多幾個大子兒,便是送在自己人手中,沒落在彆家。
再者,客人帶著信件包裹來了,收件、投送卻要做一係列處理。否則,一個記錄不好,或者打包出錯,輾轉多地再倒幾次手,東西連個去處都找不到。
見傳話的婆子還有些迷瞪,趙太太說道“你照著二小姐的話,轉述給老爺便可,老爺自會明白。”
婆子這才躬身告退。
她們這邊剛說完,又有丫鬟報進來吳家派管事來了,說是求見方大太太和二小姐。
“快請。”趙太太忙道,然後轉向方大太太,“難道吳家太太做客時間有變化?”
方大太太搖頭“若做客時間變動,或者會派個嬤嬤過來吧。”
“哦。”趙太太表示認同,目光掃過卓靜蘭和袁冬初二人。
吳家不會也是詢問投遞行開業的事情吧?
也許是顧及著求見女眷,吳家管事有一把年紀了,看起來五十大幾、快六十的樣子了,不過精神頭很好。
管事進門先給兩位太太行禮問安,接下來,果然就是詢問明日投遞行開業。和曾盛庭的意思一樣,說的也是如有需要,吳家明日會派仆從過來聽命。
吳家長輩詢問,回答的便是方大太太了。
她把卓靜蘭剛才的話整理複述一遍,又好一番感謝吳家老爺和太太因自家女兒在誠運擔了差事,著實給親家添麻煩了。
袁冬初一旁看著,不由得咋舌。這就是資源的力量了,想他們平民百姓做點事情,多少艱難、各種阻礙。
再看人家卓靜蘭,剛才開了個頭,便有好多有錢有勢的人主動表示會照應。
看來慶州這邊,隻要不是自家出太大的紕漏,投遞行運營不會有問題了。
------題外話------
謝謝書友15189、曾韻的月票,謝謝老書友的支持~~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