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笙很欣慰的暗自思忖著。
等到投遞行下次再招人,培訓就不用這麼費勁了。他們隻管教這些人投遞行的各種規矩章程便是。
之前在街巷文字上下的功夫,反而是捎帶了,因為人家有基礎。
袁姑娘在通州給他們上課時,已經讓他們大開眼界。
原來女子也可以如此落落大方,也能如此見多識廣。在考慮問題、排布事務上,也能如此縝密周到。
哪知道那還不是人家的頂級技能。
瞧瞧眼前,投遞行這次隻招十五個投遞小子和夥計。
但培訓經過這麼一整,不但以後能選出更聰明、更勤奮的雇員,還把以後招人的潛在事務也做好了。
用袁姑娘自己的話說,這是給投遞行準備後備力量。
有了這番講解,再過個月、或者一年半載的,投遞行再招人時,就省時省事很多。
把人招進來,稍稍帶一帶,就能正經做事了。
他們討論這個事情時,很有見識的孫掌櫃還提出了不同意見
讀書本就是很辛苦、很枯燥的事,就是正經在學堂讀書,能真正下苦功讀書的也不多。
而投遞行近期又不會招人。
這樣過上一年半載,哪還有人能堅持下來?
退一步來講,即使有人能堅持下來。能把沿路經常遇到的文字全部記熟,這樣的人心誌一定堅定,且有毅力、有恒心。
這麼努力聰慧的人,摸到了學習的門道,是否就不甘心做一個普通夥計或者投遞員了?
這樣的人,隻怕會去找更有前途的事情去做。說不定還能就此踏上讀書科舉之路,那就更了不得了。
二笙還記得年方二八的袁冬初的表情,人家姑娘一點兒不擔心,隻是笑著解釋
“讀書不是個簡單事情。很多窮苦百姓之家的孩子,即使父母看出這孩子聰明伶俐,卻也沒能力送他去讀書。
就像現在,就算有聰明的小子,掌握了認字方法。
但得不到係統教育,沒有先生給他們反複講解,他們哪裡懂什麼經史典籍?
僅憑街市上學會的那些文字,也許出去當個夥計,能稍稍比同樣身份的小子有點優勢。
但出去當夥計,真不如在誠運做事工錢多,更不如在投遞行有前途。
再一個,能堅持學習的人,一旦進入投遞行做事,對這個差事就會分外珍惜。
而且,通過自然的強力篩選,這些心誌堅定、也更聰明勤奮的人。他們是要來誠運做事的人,這種人於投遞行發展有絕佳好處。
這番話說出來,孫掌櫃等人紛紛點頭。
就這樣,並未費多少口舌,那些被刷下來的人,把自己的卷子認真疊好,揣了起來。
這東西,對很多人來說挺有紀念意義。
他們大字不識的一個,這是第一次參與和文字、和考試有關的事情。
就算以後來不了投遞行,這份極簡的卷子,也是一份不一樣的回憶。
心情平和下來,對將來充滿希望的人們,陸續離開投遞行。
之前帶頭發難、質疑誠運投遞行事不公的年輕人,感覺自己沒能力力挽狂瀾,心裡犯著嘀咕,很不甘心的看看周圍人等。
被留下的人自然喜氣洋洋,正在聽投遞行安排,準備明日開始,接受下一輪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