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掌櫃見她沉了臉,雖心下倉皇,還是連忙改口“是小人多嘴了。東家若沒彆的吩咐,小人這就去結算這段時間的賬目。”
連巧珍“嗯”了一聲,補充道“這個店麵付了一年房租,你找房東問問,能否退租。若不能,便找牙人吧,看看能否轉租出去。”
待到吳掌櫃離開,連巧珍站起身,對香蓮說道“我隻能在通州逗留兩日,後日便得啟程。時間不多,我們也回吧,得回去收拾東西。”
她得想想,她的那個院子,是租出去,還是一並委托給牙行,乾脆賣了,收銀子做彆的事項。
隻能留兩日?香蓮這才略顯驚訝,看一眼連巧珍身後那個丫鬟,才問道“我們還回來嗎?”
她很貼心的沒問緣由。
連巧珍疲倦的搖搖頭,用無力的語氣回答“不知道。”
從本意來講,她當然想回來。遍觀大河上下,通州都是最繁華的所在,這裡的銀子也最好賺。
連巧珍沒給出確切回答,香蓮也不多問。
在這位大奶奶手下做事,不要有太多疑問和想法,才能最省心、最安穩的過活。當下便利落的服侍連巧珍出門。
後來買進的那個丫鬟卻頗有心思,這時候就順勢退後。她想的是,主子難伺候的緊,能躲遠點才好。
回到自家院子,陳婆婆已經指派趙掌櫃等人收拾房子院子,做兩日後啟程的準備。
連巧珍自己也不歇著,和香蓮對賬,盤算通州和慶州兩邊生意結束之後,最終還能落得多少銀子。
雖然慶州德勝酒樓搞得一塌糊塗,但通州的兩個點心鋪子依然高效運轉,這段時間依然是暴利收入。
字麵上的賬目是吳掌櫃掌管,但銀子收入、每日用去多少食材、做出成品的數量,卻是香蓮用連巧珍教她的方法記錄的。
而且德勝酒樓雖然虧了,但虧的是前期投入。開業以來,憑借獨家招牌菜的味道和口碑,同樣也有高額收入。
七百三十二兩銀子。
連巧珍心安的同時,也有些後悔。
若她沒有急著去慶州開那所謂的酒樓,就不會折進去那些銀子。
通州的經營環境很好,隻要把兩個點心鋪子開下去,穩穩地過上兩年,不但銀子能有大筆積累,她連氏的豪富身份也能被人們認可,她的根基就穩了。
等到明年下半年那場水患發生,她有足夠的銀兩,低價買進事故船隻的貨物,大撈一筆……
可是現在,隻這七百多兩銀子……連巧珍再次心痛,隻是,再想想收監的那五天……算了,凡事往好處想吧。
連巧珍仔細捋了捋日後的打算,決定還是把這個院子賣了。還有她的馬車,也得處理掉。
總體算下來,還能有二三百兩的收入。
------題外話------
有書友問連巧珍的情節,這次能不能結束。
這個問題比較複雜……這個小說的最初設定,差不多是雙女主。連巧珍並非十惡不赦,隻是性格問題。
原本想把她較勁和袁冬初的豁達,寫成兩個的極端,貫穿全文的。再輔助秦向儒和康豪的支線,寫幾個家庭的日常。
大概是筆力的問題,書友們好像不太接受這種設定。悲催的寫手我,已經大幅度刪減了連巧珍和秦向儒、康豪的戲份,重新排布結構了。
但最初的設定,改起來還是挺難的。作為家庭日常的反響烘托,很多事情得有個交代。
我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