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過來之後才發現,連家的門不是那麼好進了。連家院子裡進出的人,言行舉止都是一板一眼,看起來竟然比張大戶家的仆人還有氣勢。
被這樣的人看上一眼,三姑六婆們立即打消了串門的念頭,假裝路過,從連家院門口走過,隻敢用眼角餘光偷瞄兩眼。
而連家婆娘孫氏,竟然也一整天沒出門,隻管在家享福了。
日常需要做的買菜、挑水、倒垃圾,甚至於灑掃院子、整理雜物,人們偷瞄後見到的,也是連巧珍帶回來的下人做的。
如今連茂才回來,街坊們這才有機會和連家人說上幾句話,好歹讓大家滿足一下好奇心。
於是,院子外麵,連家父子心不在焉的應付著上來攀談的街坊。
院子裡,趙掌櫃等人也是滿肚子好奇。但連巧珍對他們管教很嚴,探頭探腦這種事絕對不能做。
而外麵街坊們熱情的詢問,也成功阻止了他們開門迎接連家正主。
他們當下人的,很會看主家臉色。以連巧珍如此的境況,一定不願和鄰居多做交流。此時開門迎接老爺少爺,難保那些好奇的街坊們不會跟著進來。
連家父子在外應酬眾多街坊的詢問,也頗感辛苦。
他們這幾日的心情很不靚麗,自家閨女又在這個不靚麗的節骨眼上回來了,太難了。
現在街裡街坊的這些人語氣中滿是羨慕,但和離就是和離,閨女這時突然歸家,誰知道發生了什麼。
所以連茂才任何實質性的話都不敢說,更不敢往自己家讓人。
好一番口舌之後,遠遠看見胡同深處兩家院門也開了,走出來的人很有過來一湊熱鬨的趨勢,連茂才連忙衝著身邊幾個街坊拱手,一連聲致歉,又給兩個兒子使了眼色,這才退回自家院子。
剛才進來時,父子三人便被趙掌櫃等人嚇了一跳。
這時第二次進門,算是有了心理準備,但院子裡站立兩排的下人,還是讓他極度不適應,走路都差點兒順拐。
應對著趙掌櫃、陳婆婆等人“老爺”“少爺”的問好,連茂才僵硬的點著頭,加快步子,走進自家上房。
連家兩個兒子比連巧珍年紀小,都未娶妻,小兒子今年才十三。不過在古代,這個年紀的男孩子已經能正經做事了。
自從連家接手了易水縣的點心鋪子,連文、連武二人就跟著他們爹,每日去點心鋪子照應。
兩人年紀輕,想法簡單,看到趙掌櫃等人的恭謹態度,和對上點心鋪子的掌櫃夥計也差不多。
他二人沒有他爹的緊張,衝這些人笑一笑,便緊跟他們爹的步子,進屋去看自家姐姐了。
孫氏和連巧珍一直在屋裡坐著,如今夏日,門窗都開著,院子裡的狀況都看在眼裡。
就像趙掌櫃等人猜測的那樣,無論連巧珍還是孫氏,這種情況下,都不怎麼願意和街坊們多做交流,所以也就沒出去招呼。
連茂才進門時,孫氏母女二人已經在門口迎著了。
連巧珍屈膝行禮“爹您回來了。”
連茂才看著僅一年多不見,但變化很大的女兒,想到今日在縣裡見識的熱鬨,心裡像壓了塊大石一樣,很是沉悶。
嘴裡應了一聲,並不多說,自顧脫鞋坐到炕上正中位置。
連巧珍眉心微動,急忙低垂了眼簾,防止情緒泄露。
她這一年多在外過著當家作主的日子,身邊有了服侍的人,很快就找回上一世很精致、很講究的生活節奏。
就像嫌棄康豪行為粗魯一樣,這時見他爹帶著一身風塵,就那樣脫了鞋盤腿坐到炕上,她很不適應。
好在她還知道她已經是出嫁女,現在又是以和離婦的身份,無奈回到娘家,這裡不是她說了算的地方。